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药物中毒1例
http://www.100md.com
刘付贞.
脑梗塞.彩色多普勒.颈动脉粥样硬化.
参见附件(215kb)。
作者:刘付贞
单位:刘付贞(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湛江 524001)
关键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000340 中图分类号:R736.6 文献标识码:D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9岁,因“腹痛、呕吐1d,四肢麻木、无力12h”入院。患者因阳萎于1d前服用某私人诊所自制的中药粉剂,服药后10h出现上腹闷痛,呈持续性、阵发加剧,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发热、腹泻及黑便等。在门诊按“急性胃炎”治疗无好转,且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伴烦燥、头痛、心悸、多汗。急查血K+ 5mmol/L,Na+ 119mmol/L,BUN 10.2mmol/L,血糖8.7mmol/L。以“低钠血症,糖尿病?” 诊断收入院。既往有阵发性头晕及阳萎8年,否认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37.5℃,P158次/min,R26次/min,BP15/12kPa,烦燥,全身大汗,头面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四肢皮肤苍白、冰冷,末端紫绀,双肺(—),心界不大,心率158次/min,律整,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腹壁韧,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未及。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41g/L,WBC 25.2×109/L,N 0.83,L0.06,M0.10。肝功能检查:ALT 59U/L。肌酶谱:AST 412U/L,LDH-L 834U/L,HBD 268U/L,CK 13005U/L。血糖11.2mmol/L。腹部平片示肠管瘀张。B超肝、胆、脾正常,右上腹可探及一混合性包块(12.8cm×8.8cm)。核磁共振示:右肾上腺区肿物(7.5cm×9cm×9.8cm)。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①药物中毒(砷中毒可能大);②右肾上腺肿瘤?入院后经高渗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降血糖,营养心肌等治疗4d无效。患者烦躁、双下肢疼痛加重,并出现了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紫绀、冰冷、明显触痛。即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示双下肢动脉显著痉挛。因仍考虑药物中毒,故改用血透治疗。血透后上述症状仍无改善,且血压逐渐上升,波动于23~25kPa/14~16kPa。此时方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查2次尿苦杏仁酸分别为833.25μmol/24h和375.72μmol/24h。给予酚苄明等治疗血压逐渐下降,症状好转。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11d痊愈出院,随访半年症状无复发。
2 讨论
从本例患者的临床过程不难看出,最初的表现系因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而导致的嗜铬细胞瘤危象。由于大量儿茶酚胺的作用引起了烦燥、呕吐、全身大汗、四肢冰冷、末端紫绀等;外周血管的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外周血管床扩张、大量血浆外渗,从而引起持续血压下降及休克状态。其诱因可能与服用治疗阳萎的自治药有关。正是由于在发病之前有此服药史,所以长时间被误诊为药物中毒,以致行透析治疗。该患者发病后有关部门对该诊所进行了专门调查,未发现其药物中有毒性物质,对该患者的血尿毒物分析也未发现异常。其他服用该药的人无一例发生此现象,所以药物中毒基本可以排除。
本例患者误诊的原因有二方面,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相对少见。嗜铬细胞瘤危象更为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以先入为主的不良思维方式是造成误诊的另一重要原因。该患者入院后注意力均放在入院之前的服药史上,而忽略了对主要临床表现的分析推理。甚至在B超和核磁共振均发现肾上腺肿瘤后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休克状态改善,血压升高后才考虑嗜铬细胞瘤。
作者:刘付贞
单位:刘付贞(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湛江 524001)
关键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000340 中图分类号:R736.6 文献标识码:D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9岁,因“腹痛、呕吐1d,四肢麻木、无力12h”入院。患者因阳萎于1d前服用某私人诊所自制的中药粉剂,服药后10h出现上腹闷痛,呈持续性、阵发加剧,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发热、腹泻及黑便等。在门诊按“急性胃炎”治疗无好转,且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伴烦燥、头痛、心悸、多汗。急查血K+ 5mmol/L,Na+ 119mmol/L,BUN 10.2mmol/L,血糖8.7mmol/L。以“低钠血症,糖尿病?” 诊断收入院。既往有阵发性头晕及阳萎8年,否认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37.5℃,P158次/min,R26次/min,BP15/12kPa,烦燥,全身大汗,头面部及胸部皮肤潮红,四肢皮肤苍白、冰冷,末端紫绀,双肺(—),心界不大,心率158次/min,律整,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腹壁韧,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未及。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41g/L,WBC 25.2×109/L,N 0.83,L0.06,M0.10。肝功能检查:ALT 59U/L。肌酶谱:AST 412U/L,LDH-L 834U/L,HBD 268U/L,CK 13005U/L。血糖11.2mmol/L。腹部平片示肠管瘀张。B超肝、胆、脾正常,右上腹可探及一混合性包块(12.8cm×8.8cm)。核磁共振示:右肾上腺区肿物(7.5cm×9cm×9.8cm)。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①药物中毒(砷中毒可能大);②右肾上腺肿瘤?入院后经高渗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胰岛素降血糖,营养心肌等治疗4d无效。患者烦躁、双下肢疼痛加重,并出现了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紫绀、冰冷、明显触痛。即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示双下肢动脉显著痉挛。因仍考虑药物中毒,故改用血透治疗。血透后上述症状仍无改善,且血压逐渐上升,波动于23~25kPa/14~16kPa。此时方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查2次尿苦杏仁酸分别为833.25μmol/24h和375.72μmol/24h。给予酚苄明等治疗血压逐渐下降,症状好转。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11d痊愈出院,随访半年症状无复发。
2 讨论
从本例患者的临床过程不难看出,最初的表现系因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而导致的嗜铬细胞瘤危象。由于大量儿茶酚胺的作用引起了烦燥、呕吐、全身大汗、四肢冰冷、末端紫绀等;外周血管的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外周血管床扩张、大量血浆外渗,从而引起持续血压下降及休克状态。其诱因可能与服用治疗阳萎的自治药有关。正是由于在发病之前有此服药史,所以长时间被误诊为药物中毒,以致行透析治疗。该患者发病后有关部门对该诊所进行了专门调查,未发现其药物中有毒性物质,对该患者的血尿毒物分析也未发现异常。其他服用该药的人无一例发生此现象,所以药物中毒基本可以排除。
本例患者误诊的原因有二方面,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相对少见。嗜铬细胞瘤危象更为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以先入为主的不良思维方式是造成误诊的另一重要原因。该患者入院后注意力均放在入院之前的服药史上,而忽略了对主要临床表现的分析推理。甚至在B超和核磁共振均发现肾上腺肿瘤后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休克状态改善,血压升高后才考虑嗜铬细胞瘤。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