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年第18期
编号:10781022
2例成功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8期
Douglas,1临床资料,2俯卧位通气应用的方法,3结果,4讨论,【参考文献】
     自1976年,Douglas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氧合,之后的20多年间,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患者的治疗[1],由于该治疗手段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因而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已有相关报道[2,3]。2004年我科诊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有2例应用了俯卧位通气,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40岁,因服用阿咪替丁中毒2h入院。入院时患者意识障碍,双肺可闻及湿啰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氧合指数120。考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原因是中毒后的ARDS。入院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见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患者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

    病例2,患者,男,70岁,因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多巴胺4μg/(kg·min)泵入下血压90/60mmHg,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间质病变合并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氧合指数100。经俯卧位通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步改善,上机2个月后患者成功脱机。

    2 俯卧位通气应用的方法

    2.1 准备 俯卧位通气前应先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这项治疗的情况,以免带来误会。通过胸片明确插管尖端应位于气管隆突上2~4cm。认真检查气管插管、深静脉管及大的外周血管置管固定是否良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