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783450
慢性肝病络病说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23期
一、络病特点和表现,二、“毒损肝络”的提出,慢性病毒性肝炎,毒,厚也,害人之草,内毒,湿热疫毒、酒毒、药毒和体质禀赋欠缺而内生之毒为最常见的肝脏致病原因
     徐光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中医学对“肝”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识,肝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更是形形色色,因此在发生疾病时其涉及面就相当广泛。有人甚至提出,在临床所见疾病中,肝病可十居其六。清朝王旭高在其《西溪书屋夜话录》中也说:“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此处之“肝病”即是指肝系疾病而言。可以说中医学“肝病”的概念除了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肝脏疾病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内容,实践证明中医学论治肝脏疾病以肝系疾病的理论为指导,临床上不仅行之有效,在某些方面还取得了整体疗效优于西医的效果。

    一、络病特点和表现

    经脉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概念。经脉,又叫血脉,亦称脉、脉管、经脉、脉络,基本含义是血液循行的通道,其次还应包含血液循行的调节机制。如《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络脉则是经脉系统中细小迂曲者,如《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的分布是以经脉为纪,支横别出,从大到小,呈树状、网状,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形成一个通彻全身的网络系统,弥补了经脉线性分布的不足,是脏腑内外通行气血、协调阴阳及信息交换的重要结构,可维持机体内稳态,并协调机体使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即所谓“人与天地相应”。其物质基础包括功能性毛细血管及其调节结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功能。《素问·气血论》说:“孙络”能“溢奇邪,以通营卫”。《灵枢》描述了“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其功能主要是沟通表里经,有网络的性质,《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内经》认为,络脉具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贯通营卫,保证经气环流的功能,乃脏腑气血阴阳之所系,经脉之“行血气,营阴阳,……内灌脏腑,外濡腠理”,主要通过络脉实现。

    络脉病理情况下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多以络脉阻滞为特点,以此特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归入“络病”范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络脉受伤,继而引起络脉瘀阻,久而久之则形成络病。这主要由于经粗而络细,经脉气血旺盛,不易受邪,而络脉细小,局部气血阴阳容易失去平衡的缘故;另外络脉分布广泛更增加了患络病的机会。

    络脉病证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外因如六淫之邪,风、寒、湿、热之邪,久居不去,蕴结络脉,与络中气血相搏结,瘀凝阻滞,络脉痹阻发而为病。其次是内因如七情、饮食劳倦等,也能损伤络脉,如《灵枢·百病始生》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六输不通……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