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麻醉质量管理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7kb)。
第114章 麻醉质量管理
目 录
第1节 质量管理
一、 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
一、标准和指南
二、指标
第3节 质量管理的组成
一、 标准和指南
二、过程管理
三、结果管理
第4节 持续质量改进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
二、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114章 麻醉质量管理
高新技术发展带来医疗卫生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医疗卫生费用也随着迅速增张,为了解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势在必行。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通过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是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麻醉学科同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医疗管理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公众和媒体的多重压力。麻醉学科要切实地承担自身责任,认真研究和加强麻醉质量管理,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本章将主要讨论质量管理的发展、麻醉科的结构、质量标准、指南和指标、质量管理的组成和持续质量改进。
第1节 质量管理
麻醉质量管理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有关质量的概念将有益于正确评估当前麻醉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将为实施麻醉质量管理提供确实保证。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质量管理最早是在工业生产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在学习和应用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早在1960年,由Donabedian和Codman将Deming关于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质量管理。美国医疗机构开始认识到实行医疗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且非常直接地将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美国最主要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是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JCAHO对质量管理的理念也经历了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关于麻醉质量管理最初提出的是质量控制(QC)以及发展为质量保证(QA),两者的工作重点均着重在麻醉的结构和结果;而现在的工作目标是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CQI),其工作更注重在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消费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根据ISO 9000:2000版本,质量定义为一系列能够满足消费者及其他相关者要求的产品、系统或过程中所固有特征的能力。简而言之,质量就是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能力。对医疗机构来说,医疗服务质量应该是以当代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消费者(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要求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就是以最少的并发症、最少的花费、最现代的方式、产生最好的医疗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对麻醉要求的提高,从单纯的医疗质量考虑显然还不能满足当今医疗消费者的要求。因此,医疗质量的评估要与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病人的满意度密切结合。医疗质量体现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麻醉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从总体的医疗质量出发,麻醉医师应该与临床各学科紧密合作,提高总体的医疗质量。
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令人注目,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在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业已扩展到急救、心肺脑复苏、疼痛的研究与医疗,麻醉科已经发展为二级学科。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扩大,麻醉医师的责任在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麻醉质量管理在越来越受到麻醉界、医疗行业、乃至社会关注的同时,麻醉质量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来我国麻醉学科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已经在探索并且在部分省市开展了系统的麻醉质量管理工作。1989年浙江省最早成立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简称:麻醉质控中心),接着有天津、上海、安徽等省市相继先后建立了麻醉质控中心,至今还有不少省市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麻醉质控中心作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专业质量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广泛认可。麻醉质控中心为提高麻醉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以及提高病人满意度和降低麻醉风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以期在为病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努力实现麻醉质量全面管理的同时,推动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我国麻醉质控中心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靠麻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麻醉质控中心的管理工作从麻醉结构的群体调查着手,详细调查医院麻醉科的人员编制、科室建制、麻醉设备和麻醉工作统计等,并从调查结果分析中把握现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善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办专门学习班,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适当的行政指令,完善麻醉学科建制。制定麻醉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麻醉质量管理。制定麻醉科基本装备要求,促进麻醉科设施和装备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麻醉质控中心与各医院的信息网络。麻醉质控中心的工作已有良好开端。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麻醉学科及其麻醉质量管理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国麻醉质量管理系统还仅仅是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权威性的质量管理机构是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质量管理机构不仅要通过主管部门授予的行政权力和专家的学术地位获得管理的权威性,还应该通过定期发布公正的质控评审信息来巩固和发展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赋予相应行政职能的麻醉质控中心是实行麻醉专业管理的有效方法。麻醉质控中心既是麻醉学科具有行业自律能力的自信心表现,也应体现麻醉学科接受整个医学界以及社会监督的博大胸怀。麻醉质控中心通过制定麻醉学科指南和标准,对麻醉医师的专科培养,发布麻醉质控信息,为麻醉医师和医院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麻醉医师的质量提高,也有助于麻醉学科的发展。同时,对于高风险的麻醉学科来说,提高麻醉质量、增加麻醉安全和降低麻醉风险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病人,也包括医院和麻醉医师。
质量管理机构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效能。质量管理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系统,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达到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麻醉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尽管软件开发初期投资较多,但是在日后麻醉质量信息处理中所带来的高效便捷以及麻醉质量的提高,将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尤其是经信息化处理获得的麻醉质量信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
麻醉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必然涉及到标准、指南和指标。因此,有关标准、指南和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制定和更新必然成为麻醉质量管理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标准和指南
标准是为病人服务的最低要求。指南是确定具体病人治疗方案的建议。标准和指南的根本区别在于:指南是应当执行的,而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和指南的共同目的都是用来指导做正确的事情以及将正确的事情做好。此外,治疗规范或常规是一种系统发展的工作指南,用来指导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定。麻醉标准是实施麻醉时,对于麻醉医师、麻醉设备以及麻醉场所等提出的基本要求 ......
第114章 麻醉质量管理
目 录
第1节 质量管理
一、 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
一、标准和指南
二、指标
第3节 质量管理的组成
一、 标准和指南
二、过程管理
三、结果管理
第4节 持续质量改进
一、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
二、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114章 麻醉质量管理
高新技术发展带来医疗卫生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医疗卫生费用也随着迅速增张,为了解决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势在必行。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通过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是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麻醉学科同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医疗管理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公众和媒体的多重压力。麻醉学科要切实地承担自身责任,认真研究和加强麻醉质量管理,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本章将主要讨论质量管理的发展、麻醉科的结构、质量标准、指南和指标、质量管理的组成和持续质量改进。
第1节 质量管理
麻醉质量管理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以及有关质量的概念将有益于正确评估当前麻醉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将为实施麻醉质量管理提供确实保证。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国内现状
质量管理最早是在工业生产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是在学习和应用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早在1960年,由Donabedian和Codman将Deming关于工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质量管理。美国医疗机构开始认识到实行医疗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且非常直接地将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现代医学领域。美国最主要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是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JCAHO对质量管理的理念也经历了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关于麻醉质量管理最初提出的是质量控制(QC)以及发展为质量保证(QA),两者的工作重点均着重在麻醉的结构和结果;而现在的工作目标是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CQI),其工作更注重在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消费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根据ISO 9000:2000版本,质量定义为一系列能够满足消费者及其他相关者要求的产品、系统或过程中所固有特征的能力。简而言之,质量就是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能力。对医疗机构来说,医疗服务质量应该是以当代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消费者(病人及其家属)的要求。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要求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就是以最少的并发症、最少的花费、最现代的方式、产生最好的医疗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对麻醉要求的提高,从单纯的医疗质量考虑显然还不能满足当今医疗消费者的要求。因此,医疗质量的评估要与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病人的满意度密切结合。医疗质量体现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麻醉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从总体的医疗质量出发,麻醉医师应该与临床各学科紧密合作,提高总体的医疗质量。
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令人注目,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在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业已扩展到急救、心肺脑复苏、疼痛的研究与医疗,麻醉科已经发展为二级学科。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扩大,麻醉医师的责任在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麻醉质量管理在越来越受到麻醉界、医疗行业、乃至社会关注的同时,麻醉质量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来我国麻醉学科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已经在探索并且在部分省市开展了系统的麻醉质量管理工作。1989年浙江省最早成立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简称:麻醉质控中心),接着有天津、上海、安徽等省市相继先后建立了麻醉质控中心,至今还有不少省市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中。麻醉质控中心作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专业质量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广泛认可。麻醉质控中心为提高麻醉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以及提高病人满意度和降低麻醉风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以期在为病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努力实现麻醉质量全面管理的同时,推动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我国麻醉质控中心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靠麻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麻醉质控中心的管理工作从麻醉结构的群体调查着手,详细调查医院麻醉科的人员编制、科室建制、麻醉设备和麻醉工作统计等,并从调查结果分析中把握现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善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办专门学习班,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适当的行政指令,完善麻醉学科建制。制定麻醉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麻醉质量管理。制定麻醉科基本装备要求,促进麻醉科设施和装备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麻醉质控中心与各医院的信息网络。麻醉质控中心的工作已有良好开端。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麻醉学科及其麻醉质量管理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国麻醉质量管理系统还仅仅是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系统
权威性的质量管理机构是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条件。质量管理机构不仅要通过主管部门授予的行政权力和专家的学术地位获得管理的权威性,还应该通过定期发布公正的质控评审信息来巩固和发展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赋予相应行政职能的麻醉质控中心是实行麻醉专业管理的有效方法。麻醉质控中心既是麻醉学科具有行业自律能力的自信心表现,也应体现麻醉学科接受整个医学界以及社会监督的博大胸怀。麻醉质控中心通过制定麻醉学科指南和标准,对麻醉医师的专科培养,发布麻醉质控信息,为麻醉医师和医院服务。这不仅有利于麻醉医师的质量提高,也有助于麻醉学科的发展。同时,对于高风险的麻醉学科来说,提高麻醉质量、增加麻醉安全和降低麻醉风险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病人,也包括医院和麻醉医师。
质量管理机构通过质量管理系统发挥管理效能。质量管理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系统,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达到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麻醉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尽管软件开发初期投资较多,但是在日后麻醉质量信息处理中所带来的高效便捷以及麻醉质量的提高,将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尤其是经信息化处理获得的麻醉质量信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
第2节 标准、指南和指标
麻醉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必然涉及到标准、指南和指标。因此,有关标准、指南和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制定和更新必然成为麻醉质量管理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标准和指南
标准是为病人服务的最低要求。指南是确定具体病人治疗方案的建议。标准和指南的根本区别在于:指南是应当执行的,而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标准和指南的共同目的都是用来指导做正确的事情以及将正确的事情做好。此外,治疗规范或常规是一种系统发展的工作指南,用来指导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定。麻醉标准是实施麻醉时,对于麻醉医师、麻醉设备以及麻醉场所等提出的基本要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