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航天医学新篇章
神六”上的我国首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
10月18日,就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的第二天,中国航天员中心李莹辉博士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在“神舟”六号飞船上进行的医学实验,是迄今为止我国首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
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就在“神舟”六号飞船即将发射前的几天,西北戈壁中的高科技小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
对他们而言,从北京到发射中心的这一段旅程真可谓提心吊胆。一路上,科研人员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担心自己的随身行李会不翼而飞。这些行李是完成此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所需要的全部“家当”,也是他们几个月的心血结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都把自己携带的细胞样品紧紧抱在怀里,而细胞袋等其他装备也总是处于视线可及的地方。
总算安全抵达美丽的航天城了。他们开始为通宵的“大会战”养精蓄锐。为了尽可能缩短“神舟”六号飞船上实验样品的在地时间,他们将准备细胞样品的时间段放在了9日夜里9点到10日凌晨7点之间。而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将不停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放到精心设置的几十个细胞培养盒中。航天员将在飞船进入绕地轨道实现微重力环境后,分几个时段操作这几十个细胞样品盒,分别对细胞进行激活、固定,以实现微重力环境中的科学实验。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几个科研人员进行了精细的分工,并通知北京的同事开始制备地面对照细胞样本。这些科研人员将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其他条件下,与航天员同步对这些地面的对照细胞样品进行处理,为微重力环境对细胞的影响提供参照数据。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天之后,项目组成员的心情并没有放松下来。短短的五天就像一场漫长的等待,身在太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他们的心。终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使命安全返回了,他们立即回收了搭载的细胞样本。18日一大早,研究室两位负责“照料”回收细胞的年轻人欣喜若狂地跑进李莹辉的办公室,告诉她细胞仍在搏动,而且搏动还非常活跃。这结果令大家喜出望外。几个月的辛勤工作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照顾细胞比抚养孩子还难”
李莹辉告诉记者,由于心肌细胞功能的特殊性和对体外培养要求的复杂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心肌细胞搭载实验的报道。这次实验他们可谓是大胆一搏,没想到实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据该室书记和科研人员介绍,这个项目正式开始是在今年6月中旬。虽然此前已经积累了很多相关成果,但时间仍旧显得非常紧张。项目完成一共需要几百道工序,而每个环节都要有人专门负责,并且安排了双岗。超乎想象的工作量使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展开后就没有了周末休息的时间。为了及时更换营养液,哪怕是三更半夜也要从家跑到实验室。工作最忙的两个月,他们每天都要工作13个小时以上。
然而,令人感动的是,这些科研人员们从来不抱怨自己干得多,即使偶有争执也是因为积极增加工作任务的要求得不到批准。此次担当“神六”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也是这个项目组的一员。她和另外一位同志一起负责准备心肌细胞的培养样品,而这些样品的原材料则来自老鼠。有人告诉记者,聂捷琳在1998年刚来这个研究室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敢接触耗子,甚至还曾为此哭着请求调离这个工作室。而现在,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师,并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大家一致的信赖与尊重。在这次实验中,她和王红晖主动要求多做几批样品,以求得最理想的细胞培养片。最终上天的几十个样品就是从他们所取得的几千个样品中遴选出来的。他们为此处理了多少只老鼠连自己也记不清了。为了确保实验质量,检验员刘跃逐道工序严格把关,即使是“顶头上司”也决不放过。
实际上,除了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研究室中项目组以外的人员也都竭尽全力地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贡献了一己之力。以工程师谭映军为例,正是他想尽办法,为样品的储存和运输设计了巧妙的装置,解除了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用李莹辉的话说,“照顾细胞比抚养孩子还难”。正是研究室人员在每个工序上的尽心竭力,才给细胞提供了舒适的生长条件,使其具有了强劲的活力。
航天医学的新起点
四十多年的航天实践证实,空间飞行可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骨质丢失、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空间运动病等多种生理、病理变化。通过此次飞行实验,科研人员们不仅获得了空间飞行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功能的第一手数据,而且还证实了他们千辛万苦遴选出的药物确实能够在太空中对心肌细胞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该药物有望开发为航天员心功能保健药物,也可用于地面心衰等相关心脏功能损伤的保健药物。而成骨细胞的搭载实验,则为深刻认识空间丢失和衰老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次实验中担任地面对照任务的万玉民向记者表示,除了对心肌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行搭载实验外,他们还将通过分析“神舟”六号航天员飞行前和返回后体检的结果,首次研究空间飞行对航天员内分泌、免疫功能和物质代谢等三方面的影响。
“这次的研究只是航天医学从地基模拟走向空间实时研究的第一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该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们都这样告诉记者。更艰巨和更复杂的一系列任务还在等待他们。不过,因为有这样一个让他们备感骄傲和自豪的团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http://www.100md.com(计红梅)
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就在“神舟”六号飞船即将发射前的几天,西北戈壁中的高科技小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
对他们而言,从北京到发射中心的这一段旅程真可谓提心吊胆。一路上,科研人员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担心自己的随身行李会不翼而飞。这些行李是完成此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所需要的全部“家当”,也是他们几个月的心血结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都把自己携带的细胞样品紧紧抱在怀里,而细胞袋等其他装备也总是处于视线可及的地方。
总算安全抵达美丽的航天城了。他们开始为通宵的“大会战”养精蓄锐。为了尽可能缩短“神舟”六号飞船上实验样品的在地时间,他们将准备细胞样品的时间段放在了9日夜里9点到10日凌晨7点之间。而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将不停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放到精心设置的几十个细胞培养盒中。航天员将在飞船进入绕地轨道实现微重力环境后,分几个时段操作这几十个细胞样品盒,分别对细胞进行激活、固定,以实现微重力环境中的科学实验。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几个科研人员进行了精细的分工,并通知北京的同事开始制备地面对照细胞样本。这些科研人员将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其他条件下,与航天员同步对这些地面的对照细胞样品进行处理,为微重力环境对细胞的影响提供参照数据。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天之后,项目组成员的心情并没有放松下来。短短的五天就像一场漫长的等待,身在太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他们的心。终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使命安全返回了,他们立即回收了搭载的细胞样本。18日一大早,研究室两位负责“照料”回收细胞的年轻人欣喜若狂地跑进李莹辉的办公室,告诉她细胞仍在搏动,而且搏动还非常活跃。这结果令大家喜出望外。几个月的辛勤工作终于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照顾细胞比抚养孩子还难”
李莹辉告诉记者,由于心肌细胞功能的特殊性和对体外培养要求的复杂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心肌细胞搭载实验的报道。这次实验他们可谓是大胆一搏,没想到实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据该室书记和科研人员介绍,这个项目正式开始是在今年6月中旬。虽然此前已经积累了很多相关成果,但时间仍旧显得非常紧张。项目完成一共需要几百道工序,而每个环节都要有人专门负责,并且安排了双岗。超乎想象的工作量使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展开后就没有了周末休息的时间。为了及时更换营养液,哪怕是三更半夜也要从家跑到实验室。工作最忙的两个月,他们每天都要工作13个小时以上。
然而,令人感动的是,这些科研人员们从来不抱怨自己干得多,即使偶有争执也是因为积极增加工作任务的要求得不到批准。此次担当“神六”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也是这个项目组的一员。她和另外一位同志一起负责准备心肌细胞的培养样品,而这些样品的原材料则来自老鼠。有人告诉记者,聂捷琳在1998年刚来这个研究室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敢接触耗子,甚至还曾为此哭着请求调离这个工作室。而现在,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师,并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大家一致的信赖与尊重。在这次实验中,她和王红晖主动要求多做几批样品,以求得最理想的细胞培养片。最终上天的几十个样品就是从他们所取得的几千个样品中遴选出来的。他们为此处理了多少只老鼠连自己也记不清了。为了确保实验质量,检验员刘跃逐道工序严格把关,即使是“顶头上司”也决不放过。
实际上,除了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研究室中项目组以外的人员也都竭尽全力地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贡献了一己之力。以工程师谭映军为例,正是他想尽办法,为样品的储存和运输设计了巧妙的装置,解除了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用李莹辉的话说,“照顾细胞比抚养孩子还难”。正是研究室人员在每个工序上的尽心竭力,才给细胞提供了舒适的生长条件,使其具有了强劲的活力。
航天医学的新起点
四十多年的航天实践证实,空间飞行可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骨质丢失、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空间运动病等多种生理、病理变化。通过此次飞行实验,科研人员们不仅获得了空间飞行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功能的第一手数据,而且还证实了他们千辛万苦遴选出的药物确实能够在太空中对心肌细胞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该药物有望开发为航天员心功能保健药物,也可用于地面心衰等相关心脏功能损伤的保健药物。而成骨细胞的搭载实验,则为深刻认识空间丢失和衰老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次实验中担任地面对照任务的万玉民向记者表示,除了对心肌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行搭载实验外,他们还将通过分析“神舟”六号航天员飞行前和返回后体检的结果,首次研究空间飞行对航天员内分泌、免疫功能和物质代谢等三方面的影响。
“这次的研究只是航天医学从地基模拟走向空间实时研究的第一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该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们都这样告诉记者。更艰巨和更复杂的一系列任务还在等待他们。不过,因为有这样一个让他们备感骄傲和自豪的团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http://www.100md.com(计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