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8684
中药出口 任重道远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31日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做简要分析、探讨。

    关键字:中药出口

    正文

    英国《独立报》日前报道,在世界范围的禽流感危机四伏之际,目前被认为对抗禽流感最有效药物的“达菲”(Tamiflu)在欧洲多国供不应求,而该种抗病毒药物主要成分是以中国八角为原料提炼而成的。

    “达菲”是从中国出产的八角茴香的种子中,提取一种称为莽草酸(shikimic acid)的成份特制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有十个步骤,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但并非所有的八角都能被用作原材料。拥有“达菲”制造专利的瑞士药剂商罗氏集团(Roche)声称,只有来自中国广西等4个省份的八角适合制药,每年的3月至5月间收获,供应量极其有限。罗氏药厂在这期间大量购入,约占当地出产总量的9成。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经检验检疫出口,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角香料总计1084吨、货值162万美元;而罗氏的“达菲”今年截止9月份的销售额已经突破7亿美元。

    “达菲”和八角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事实上,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仍未摆脱主要作为“资源供给方”的尴尬角色。

    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中药出口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更是近十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问题之一是中药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中药出口商品分为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大类,2003年中药出口总值中,三者的比重分别为59%、25.3%和15.7%,中药材占中药出口的最大份额,中成药所占比重较小。近5年的数据分析结果,中药出口商品的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按照出口商品形态和国际市场用途,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属于天然植物药原料,中成药可以归为天然植物药制品。

    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药出口以天然植物药原料(资源型、低附加值)为绝对主导,所占比例在80%以上,而天然植物药制品(技术型、高附加值)的比例较小。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药出口市场范围的局限。2003年我国中药出口,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对北美洲出口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4.7%;对欧洲出口0.93亿美元,占13%。2004年对亚洲出口4.9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7.73%;对美国出口1.0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02%。

    我国中药出口国际市场总体占有率不高,目前虽然已经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销售市场为亚洲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市场开拓不到位,而且增长速度缓慢。

    此外,中药产品质量标准亟待规范、中药生产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弱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的中药产品走向世界。

    原因分析

    中药是中国在全世界最应该有专利和市场的瑰宝,然而中药也最难真正走向世界。从1990年代开始,中药国际化已经艰难的走过十五载,但是始终进展不大。尤其是中成药出口,在中药出口中所占比例一般只占不到20%,而出口对象国家也以亚洲地区为主。

    不管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还是市场范围局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外对我国中药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中药不能走出国门是因为中药与西药在医疗系统理论、文化背景、法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美国FDA和欧盟对于植物药的注册审查相当严格,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中药制剂通过欧美国家的药品注册关,身份仍是“食品添加剂”或“营养补充剂”。但以食品身份出口终非长久之计,欧盟已经给中药设定了一个注册过渡期:2011年4月之后,包括中药在内的所有传统药品必须以药品身份注册。如果国内企业不能解决标准化检测问题,过渡期结束后,中药“食品”身份一旦取消,出口将出现很大的滑坡。

    然而,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徒劳,一些中药企业仍在探索国际化的过程中,寻求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以打开国际市场。

    北京同仁堂的“以医带药”主要通过与当地的医药零售商合作,开办中医诊所来推动其产品的海外销售,这给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品牌,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思路;广州白云山中药标准化的做法更接近国内的主流观点,通过自己起草板蓝根颗粒标准、经国家药典委审定,2004年6月已经进入法国国家药典;另外一些厂家则直接向国际监测标准靠拢,据报道,贵州同济堂将委托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医药研究服务机构--美国信纳克医药研究公司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对其药品仙灵骨葆胶囊进行认证评估,虽然看上去更像是一次冒险,但这也许是中药走向世界必须跨过的“坎”。

    应对策略

    我国的中药出口要彻底改变现状、解决单纯依赖输出原料和提取物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完成中药产业整体跨越式增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1、建立现代中药标准

    行业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标准的竞争。不论是疗效评价,还是质量控制,目前中药都还没有国际公认的标准,现行的化学药标准对中药并不完全适用,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科学且能为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标准是天然植物药行业的制高点。

    正如前SFDA副局长任德权所说,一方面要了解世界医药发展的形势与规律,要用现代化手段与技术说明中药的作用机理和组分,生产现代中药,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制定自己的标准。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一个既能被多数国家认可,又符合中医药“利益”的质量认证体系。

    2、提高产品质量

    我国中药出口必须推行质量战略,中药是中国的特色商品,其差异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差异性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实现要靠质量标准化来保证。目前,我国中药的生产工艺离现代药品规范化生产过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原料来自天然,加上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气候、地域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原料和半成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切实推行和实施GAP、GMP、GLP、GCP和GSP,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是实现中药国际化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3、安全性的保证

    药品的安全性是各国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药品上市许可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日益增多的药源性和医源性疾病,危害极大的药品副作用事件,使得药品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对于不良反应严重的化合药物,安全性应该是中药等天然植物药产品的优势,但这是以合理使用为前提的,合理的使用又是以质量合格、临床资料可靠为基础的。“马兜铃酸事件”、“御之堂减肥药事件”这些所谓中药副作用事件,在欧洲、日本等地对中药造成沉重打击,不良影响至今不能消除。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失去了安全性优势,中药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只有严格遵循GCP和GLP得出可靠科研数据,严格控制生产质量,给出详实准确的使用说明,中药的安全性才能有保证。

    4、学术合作推广

    药品消费的特殊性在于医生掌握着远比消费者本人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药品消费的选择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医生手中,而不是消费者本人。那些学科带头人、资深专家因其学术影响力,对药品使用起着更大的影响。在欧美日等国,医药分业经营的格局已经确立,随着消费者自我保健的观念日益增强,药剂师在药品消费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因为他们能够在对药品做出疗效保证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实际上能使消费者改变现有的购买习惯。政府、保险公司、健康维护机构(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和健康管理机构(Health Care)等利益相关者在药品消费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实际上能够决定某种药品是否可以纳入本药品消费体系。中国中药的推广促进应该更多地针对上述层面进行,高水平的学术推广是很好的形式,通过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与交流等,让他们增加对中药的理解,认识到中药的优势与意义。

    未来展望

    自从2002年11月国务院批转科技部等八部委院实施《中药现代化纲要》以来,我国中药现代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代中药产业的雏形已初步形成。为了全力推动我国中医药从现代化走向国际化,在今年9月下旬成都召开的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关于建立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倡议》,获得与会4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代表的一致通过,这标志着中药国际化将会是未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国际环境日益宽松,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步显现。我国中药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客观应对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努力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用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制高点。

    参考资料:

    1、多管齐下促进中药出口 中国医药报 汤晶晶 熊光明 2005年07月06日

    2、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看我国中药出口现状 中国中医药报?李刚 2005年05月27日

    3、产品营销策略--中药出口战略对策 中国中医药报 李刚 2004年11月24日

    4、中药国际化:等待戈多 崔鹏 2005年04月08日

    5、国内中药欲借外力走向世界 中新社 2005年10月26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