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793341
中风病遣方用药刍议
http://www.100md.com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中风,1祛痰须分寒热,2活血兼顾脾胃,3补气须防生热,4善用效方,随症加减,5中西合力,各扬其长,参考文献: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危重病,历代医家对此病早有详尽的阐述,准确的辨证和系统的治疗,为我们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临证时继承传统医学的各家思想, 并注意向同道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略有收获,现呈管见于下。

     1祛痰须分寒热

    众医家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痰浊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强调祛痰是祛除病因、阻断病程的首选之法。痰为阴邪,是津液的病变,则之于水湿津液代谢障碍而成。《金匮要略》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记载,后世医家多用温燥之药以达祛除痰饮的目的[1]。我们在临诊时选用祛痰药注意区分寒热,认为痰饮的出现,表现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痰饮是人体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故必需祛除,此时可选半夏、厚扑、菖蒲等温燥化痰之品,以温化痰饮;且如患者见水滑苔等水饮蓄积之症时,可配用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以祛除不归正化之水液。另一方面当人体津液不化而形成痰饮时,起濡养机体作用的津液则显不足,此时痰浊不去则津液气化无以复原,而一味祛痰则易伤阴,故宜选花粉、贝母、郁金等润燥养阴化痰之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