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各家评论
编号:10795032
给“药谷热”泼一瓢冷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5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王朝君 来源:《健康报》2005-11-1报道

    北京有“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上海有“张江药谷”、四川也有“西部药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各类“药谷”100多家,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生物医药园区也有50多个。药谷建设热潮还在各地继续蔓延。

    “药谷”一词大概脱胎于美国的“硅谷”。硅谷是IT业的摇篮,体现着高端研发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和高科技企业的集群优势。但是我们的药谷有这些优势的少。

    缺乏规划 盲目建设

    很多地方建药谷,既无资源和人才优势,又无创新能力,更没有龙头企业。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目前还是一个初创期,风险较大,药谷投资建设前景令人担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教授表示,要在产业链、产业环境等方面做出调整,制定医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药谷,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恶性竞争。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分析指出,不少药谷立项前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

    资料显示,我国的医药工业从1990年到2000年之间,平均增长率为18.3%,大大超出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教授认为,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工业区平均增长速度,因此一个城市的医药产业的扩张将加速工业的增长,提高城市的活力和效率。比如石家庄,仅2004年医药销售收入就达到4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0%。张颢瀚指出,行业的高成长和高利润必定带来高风险,这是规律。现在全国有8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药谷、药都或药城,有的城市有产业基础,也有的是新进入医药行业的战略投资者。当进入行业的资本超过行业本身扩张的极限时,行业就会陷入低谷。建设药谷不能忽视这一因素。

    缺少研发能力 前进动力不足

    纵观我国的药谷,除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药谷着重在技术上创新,发挥人才与技术的优势外,很多药谷更着重于市场开发,其产业结构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新药品种少等问题。

    “我国药谷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投资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占地面积很大,但园区内都是一些提供原料药、合成中间体等的企业,真正从事药物研发的还很少。”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顾海教授认为,医药作为科技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新药和吸引人才,而要建设一个名副其实的“药谷”,首先要有相当的研发力量。国内一些有远见的制药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新药研发上。但迄今为止,我国新药研发整体实力不足。

    “一个水杯装了一半水,往往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半杯水,而忽略了半杯空气!”丁力教授指出,部分地区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与条件均未成熟,但是决策人忽略了“半杯空气”,一拥而上盲目建药谷,这是很可悲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