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1期
编号:10795569
血瘀证本质与血液流变学和羰基应激的相关性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1期
羰基应激,1从人与其母系统之间的关系看血瘀证的本质,2从人体内部八大系统的相互关系看血瘀证的本质,3从循环系统中血液与其它组分的相互关系看血瘀证的本质,4从血液内部各组分的关系看血瘀证的本质,5从分子水平看血瘀证的本质,6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中医和西医这两种医学体系分别起源和发展了几千年,其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内容,不同的学术风格。造成这种差异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内在根据是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的,而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朴素系统论的。西医的还原论思维是以原子论、元素论为理论基础,把事物和人理解为原子或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遵循人的可分解性和可还原性原则,对人进行分解、还原研究,对问题作出还原性的解释。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以元气论为思想基础,把事物和人理解为由元气运化而生的,遵循人的整体性、功能性原则,对人进行整体和功能上的研究,对问题作出有机性的解释。然而,中医和西医同样都是医学,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其根本问题是看是否对病人有疗效。人的疾病与健康有多条规律,中、西医分别认识了不同的规律,有的规律中医认识了而西医没有认识,有的规律西医认识了而中医没有认识,还有的规律中医和西医现在都还没有认识。两者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都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没有全面地反映全部客观规律。这样中西医结合的宏观要求就是通过新的研究和发展,建立一个一元化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两者研究的思维方式一元化,思维方式决定着医学研究的角度和视野,造成“仁者见仁(不见智),智者见智(不见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现代科学和哲学提供的根据来看,新的思维方式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系统论思维。因而,应当把现代系统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移植运用于中西医统一的研究中,把中医的朴素系统论思维提高到现代系统论思维,把西医的还原论思维转变为现代系统论思维,发展新的医学系统论思维 [1] 。而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两种医学结合研究的一大热门,且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最有活力,最见成效,最受国内外关注的领域之一。下文将着重阐述血瘀证的本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 从人与其母系统之间的关系看血瘀证的本质

    人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属性的统一体,必然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人自身也必然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人体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其患病的几率就少。如人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就容易发生病变。即中医理论所认为的“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外气变化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血瘀证作为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有一定联系。即中医所说的血瘀证“因于寒”、“因于热”。中医的“寒”包括“外寒”和“内寒”,“外寒”即属于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内寒”则不属于上面所讲的范畴。《素·八正神明论》谓:“天寒日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