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99469
颈内动脉注射溶栓联合静脉适时降纤及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可降低40%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5日 《中国医药报》 2005.11.05
     本报黑龙江讯 颈内动脉注射溶栓,联合静脉适时降纤及抗凝——与传统给药途径相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主任杨子超教授探索出的这一新疗法,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期提前1~2周,使就诊患者的致残率降低40%。这是笔者近日从该院获得的信息。

    据悉,急性脑梗死在黑龙江省属于高发病,其致残率达70%,死亡率在10%~20%。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主要方法是溶栓,且溶栓进行得越早,保留下来的脑神经细胞就越多。通常,静脉溶栓给药后24小时内,不能对患者进行降纤抗凝治疗,否则易增加患者继发性出血的可能。近年发展起来的动脉介入溶栓法,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直视下,通过导管直接给药溶栓,并可监测血栓溶解及再灌注情况,对原有的动脉狭窄还能施行血管成型术。但动脉介入溶栓具有创伤性,插管时易引发血管壁损伤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新的栓塞。

    杨子超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还观察到,部分接受溶栓治疗后不久的患者,瘫痪的肢体肌力明显恢复,但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回落到治疗前水平,效果难以维持。对此,杨子超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颈内动脉注射溶栓,联合静脉适时降纤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通过对100余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他发现上述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相对创伤小,动脉局部用药浓度高(为同等剂量静脉给药的9倍),患者无1例出现致死性脑出血,其90%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并且得到长期维持,患者的恢复期明显提前,并发症少见。

    杨子超教授强调,颈内动脉注射治疗脑梗死虽能立竿见影,但要求施治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精确掌握颈内动脉的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因为,治疗时若刺入颈外动脉、面总动脉或颈内静脉,将严重影响疗效;若不慎刺激颈动脉窦,还会引起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故必须是经过严格的培训的专科医生,方能进行此治疗操作。

    (衣晓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