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92271
中醫外治法--膏貼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1日
     外治法有许多, 膏貼法的臨床應用,膏貼法综述。

    1. 薄貼

    薄貼療法是以膏藥敷貼,以協助患者克服病痛的外治法,也稱作膏藥療法。膏藥是按照處方,並將藥物放置於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黃丹,再煎後所凝結而成的製劑。膏藥按方劑組成的不同,而有寒熱溫涼之別,醫者需辨證施治之。又膏藥的攤製有厚、薄之別,薄型者適用於潰瘍,宜勤換;厚型者適用於腫瘍,宜5~7日更換一次。如太乙膏,性偏寒涼,可清火消腫、解毒生肌,適用於陽證之疔瘡、潰瘍、腫瘍等;而陽和解凝膏,性偏溫熱,可溫經和陽、袪風散寒、調氣活血、化瘀通絡,適用於陰證未潰者,如骨結核伴寒性膿腫。

    2. 敷貼

    敷貼療法是把藥物敷在體表之特定部位,以克服病痛的一種外治法。上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以止血。宋朝太平惠民方,這本書就記載用地龍糞研餅,敷在小兒囟門,用以治療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明朝普濟方這本書中也記載,用生附子研末和蔥涎為泥,敷於湧泉穴以治療鼻淵。

    若藥物為新鮮者,只需搗爛後外敷即可,但若藥物為乾品,則須先研為細末,再加入適量的賦形劑,如酒、蜜糖、醋、蔥、薑、韭、蒜汁,水或雞蛋清等,調成糊狀後敷用,目前則多用凡士林來調劑。外敷藥也有寒熱溫涼之分別,一樣需辨證後選用之。敷貼之適用範圍非常廣泛,諸如頭痛、盜汗、自汗、胃痛、脫肛、面神經麻痺、痺症、急性乳腺炎、疔瘡、癬症、皮炎、扭挫傷、燙傷等,都可應用此法治療。

    3. 藥膏

    藥膏是把外用的膏藥、油膏、軟膏等,透過皮膚黏膜的吸收作用,進而達到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及袪邪外出的目的。

    所選用之藥物為氣味俱厚之品,將其研成細末後再以賦形劑(如飴糖、蜜、油、水、鮮藥汁、酒、醋、凡士林等)調成厚糊狀之藥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