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5年第21期
编号:10924751
NSAIDs相关性胃肠病
http://www.100md.com 卢雅丕, 任建林
非甾体类抗炎药;胃肠病,卢雅丕,任建林,通讯作者:,电话:,传真:,收稿日期:,接受日期:,摘要,关键词:,0引言,1NSAIDs相关性胃病,1.1危险因素,1.2NSAI
第1页

    参见附件(391KB,4页)。

     卢雅丕, 任建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厦门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4

    通讯作者: 任建林,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南路201号,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厦门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jianlin.ren@xmzsh.com

    电话: 0592-2292017 传真: 0592-2292017

    收稿日期: 2005-09-20 接受日期: 2005-10-10

    摘要

    长期以来,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但由于其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 尤其是胃肠黏膜损伤作用, 即NSAIDs相关性胃肠病, 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腹胀、腹痛、溃疡、出血、穿孔、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广泛使用; NSAIDs相关性胃肠病发病机制主要有环氧化酶(COX)抑制理论、NSAIDs对黏膜的直接毒性作用、LOX活化理论等; 我们就近年来NSAIDs相关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肠病

    卢雅丕, 任建林. NSAIDs相关性胃肠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3(21): 2597-2600

    0 引言

    自1898年阿司匹林上市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已增至百余种, 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药品, 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但NSAIDs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系列并发症, 其中最重要的是NSAIDs相关性胃肠病, 轻者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 重者造成大面积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NSAIDs的镇痛作用, 使用NSAIDs的患者发生胃肠病时多数无症状, 当相应症状出现时, 往往病情已较严重, 这正是NSAIDs相关性胃肠病可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据统计,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患者因为服用NSAIDs导致胃肠道并发症而住院治疗, 年死亡人数达1.65万[1]; 因此, 阐明NSAIDs相关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制定系统性防治措施是目前胃肠黏膜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1 NSAIDs相关性胃病

    NSAIDs相关性胃病主要是指长期服用NSAIDs后引起胃窦、幽门前、胃体部的损伤;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也可毫无症状, 或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溃疡、出血、穿孔等.

    1.1 危险因素 Dubois et al[2]对1991年至2002年之间PubMed收录的多篇关于使用NSAIDs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后, 总结出NSAIDs相关性胃肠病的危险因素有: 与长期低剂量阿司匹林联用, 高龄, 既往有胃肠道溃疡、出血或穿孔史,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与皮质激素联用, 与抗凝剂联用, 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等; 其中, 如使用NSAIDs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时, 其胃肠病发生率明显高于仅存有一种危险因素的患者.

    1.2 NSAIDs相关性胃病发病机制

    1.2.1 环氧化酶(COX)抑制理论 细胞膜中的花生四烯酸在磷脂酶A2的作用下释放出后, 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代谢: 一是在环氧化酶(COX)的作用下转化为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TXA2); 二是在脂氧化酶(LOX)作用下产生白三烯(LT)[3]; 前列腺素可增加黏液和HCO3-分泌、促进上皮修复和细胞更新、增加胃黏膜血流、抑制胃酸分泌, 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及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COX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 从而削弱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最终导致胃黏膜损伤[4-6]; 同时, COX的抑制也使血栓素A2的合成减少, 进而抑制血小板凝集, 易诱发损伤的胃黏膜出血; 有研究发现, 口服NSAIDs后数小时至几天, 即可使胃黏膜发生瘀血点及糜烂, 并进一步发展成急性溃疡, 停药后几天由于对血小板聚集及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 故仍可继续导致消化道出血[7]; 在哺乳动物体内, COX有两种形式, 即COX-1与COX-2, COX-1为基础性酶, 存在于多数正常器官, 可产生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 从而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 COX-2为诱导性酶, 在组织损伤过程中可诱导产生炎性前列腺素, 从而引起炎症、疼痛和发热[8]; COX-2在大多数器官不能检出, 但在炎症部位的炎症细胞中高浓度存在, 其诱导产生的炎性前列腺素则可介导炎症发生; 传统的NSAIDs同时抑制两种环氧化酶, 因而在发挥其抗炎作用的同时, 也干扰了生理性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2的合成而产生胃肠损害作用; 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生理性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2的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小, 因此对胃肠黏膜损害作用明显减少[9-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