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促我展岐黄
王国三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在父兄严格教育下,习诵诸子之学,早年师从乡里老中医皇甫万选先生学医。1950年拜于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门下,坚持边学传统医著,边诵读诗词古文。岳美中先生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王国三老师获益尤深。几十年来,他用功甚勤,从不稍怠,孜孜苦诵每至夤夜,一有意会随时笔录。不仅大量药性、方剂开口成诵,而且四部经典及历代名家著作、各家医论、医案也烂熟于胸,运用自如。笔者有幸于1991年师从王国三先生,十几个春秋耳熏目染,树立了做铁杆中医的信心。并从一个普通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王冰注《内经》时曾经说过:“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大凡古人治学,皆强调治学门径及方法,选择良师,练就人格及素质,是成功的重要一环。今就随师数年有感,采撷成文,与同道共享。
德高技才高
老师尝谓,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高技才高。儒家认为,仁与智是人美好的品格。仁者爱人,爱人以强化素质,提升医技,医德为先,使人性在不断修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达到自知、知人、使人知己的智者境界。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智者最高境界是知人爱人,其次是知己爱己,再次是自知自爱。而从人性的内在涵养出发,自知自爱已是最高境界。因此,老师特别推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亲至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戏、昼夜、寒暑、饥饿、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为含灵巨贼。”老师经常用此语教导我们并身体力行,以其行医的实践证实:德高技才高。
, 百拇医药
学与思并重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有着数千年学术渊源,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体系。其博大的医学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魅力。想要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医书里翱翔,必须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因此,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读古典著作,如《古文观止》等许多文章和诗文。通过对古典著作的学习,减少了许多文字上的障碍,同时也学到了古人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指出学习要讲究方法,否则会不得其门。不入其门就很难登堂入室了。还指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要夜以继日的学习,终年不怠。总之,业精于勤,要搞好自己的专业,要勤奋刻苦。勤者,一要勤学习。岳美中老先生曾经指出:“四部经典是背诵的书,各家著作是浏览的书,各家医案是经常翻阅的书。”因此,要平时勤奋阅读四部经典及各家学说、各家医案等著作;二要勤背诵,经典著作要熟读背诵,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临证之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否则,书到用时又记忆不起,就难以得心应手了;三要勤记录,是帮助学习,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的好方法。但记录的形式,要据情而定。精华段落,可整段摘抄,散漫于各篇中,可贯以条理,领悟的可作出分析或附以己见。分门别类,日久可收著效。在老师的影响下,自己每每读书到深夜,一有不懂,随时请教,老师总是耐心解释,倾囊相授,从不保守。甚至看到我们开出的处方,从药物的配伍到剂量的大小,根据病情,及时提出意见,使我们的临床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撰写的论文,老师总是一字一段的批改,反复推敲,方允许投稿;四要勤思考,思考是治学的重要方法,发挥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不思考就没有分析归纳和综合,医学就难于入细,难于求得规律,难于创新。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自己非常熟悉,但真正懂其含义,确是随师之后。特别是当自己经过考试,被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以后,回忆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才更深深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老师尝说,学习要灵活,要学会思考,不但要思考,还要学会思变,真正在临床上主要是看思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才能有好的疗效。老师经常用岳老的话教导我们:“一个好的医生,要知本、知变,即博且巧”;勤请教,要有学问,就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话语,平时除向书本和师长学习外,要随时随地向周围的人请教。无论中医西医,辈分大小,凡优于己者,皆不耻下问。老师谦虚的学风,豁达的胸怀,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为自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http://www.100md.com
精诚求良效
老师尝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我们中医这棵常青树永不衰败的历史见证。每当有人诋毁中医时,老师非常气愤。总是告诫我们,不是中医不治病,而是某些中医未很好地掌握中医理论或是被西化,因而没有疗效。2000多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尤其是2003年的SARS时期,中医发挥了世人瞩目的作用,更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提高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本,但提高疗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平时学习总结和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老师经常用清代名医吴鞠通自序中的一句话来鼓励我们:“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既然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你,你就要负责,怎样负责,就要象孙思邈《大医精诚第二》所云:“故学者必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正因为如此,老师在临床当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医学也不例外。作为医生,就必须探索规律,掌握规律。然后才能临阵不慌,应手取效。急性病的特点和规律,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变化快,古有“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的说法。治必有胆有识,大剂顿服,才能挽救于危殆之倾。慢性病也有它的特点和规律,病程较久,病情复杂,正气已虚,量变已久,难收速效。同是虚证,有的虚则受补,有的虚极反不受补,则应缓缓调理。只有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临证之时,才能得心入手而收良效。所以,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精湛的医术,良好的疗效,方为大医。十几年的跟师体会,亲眼目睹老师的临床疗效,使自己深深地树立了做铁杆中医的信心。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却只有几步,能够从师于王国三先生,自己深感荣幸,作为师传徒弟,跟师十几年,深为有这样一位不断鞭策自己的恩师而感到幸运。老师的治学学风和执著的探索精神,将会鼓励我一生在中医的王国里求索。, http://www.100md.com(刘玉洁 唐山市中医医院)
德高技才高
老师尝谓,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德高技才高。儒家认为,仁与智是人美好的品格。仁者爱人,爱人以强化素质,提升医技,医德为先,使人性在不断修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达到自知、知人、使人知己的智者境界。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智者最高境界是知人爱人,其次是知己爱己,再次是自知自爱。而从人性的内在涵养出发,自知自爱已是最高境界。因此,老师特别推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亲至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戏、昼夜、寒暑、饥饿、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为含灵巨贼。”老师经常用此语教导我们并身体力行,以其行医的实践证实:德高技才高。
, 百拇医药
学与思并重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有着数千年学术渊源,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体系。其博大的医学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魅力。想要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医书里翱翔,必须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因此,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读古典著作,如《古文观止》等许多文章和诗文。通过对古典著作的学习,减少了许多文字上的障碍,同时也学到了古人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指出学习要讲究方法,否则会不得其门。不入其门就很难登堂入室了。还指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要夜以继日的学习,终年不怠。总之,业精于勤,要搞好自己的专业,要勤奋刻苦。勤者,一要勤学习。岳美中老先生曾经指出:“四部经典是背诵的书,各家著作是浏览的书,各家医案是经常翻阅的书。”因此,要平时勤奋阅读四部经典及各家学说、各家医案等著作;二要勤背诵,经典著作要熟读背诵,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临证之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否则,书到用时又记忆不起,就难以得心应手了;三要勤记录,是帮助学习,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的好方法。但记录的形式,要据情而定。精华段落,可整段摘抄,散漫于各篇中,可贯以条理,领悟的可作出分析或附以己见。分门别类,日久可收著效。在老师的影响下,自己每每读书到深夜,一有不懂,随时请教,老师总是耐心解释,倾囊相授,从不保守。甚至看到我们开出的处方,从药物的配伍到剂量的大小,根据病情,及时提出意见,使我们的临床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撰写的论文,老师总是一字一段的批改,反复推敲,方允许投稿;四要勤思考,思考是治学的重要方法,发挥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不思考就没有分析归纳和综合,医学就难于入细,难于求得规律,难于创新。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自己非常熟悉,但真正懂其含义,确是随师之后。特别是当自己经过考试,被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以后,回忆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才更深深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老师尝说,学习要灵活,要学会思考,不但要思考,还要学会思变,真正在临床上主要是看思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才能有好的疗效。老师经常用岳老的话教导我们:“一个好的医生,要知本、知变,即博且巧”;勤请教,要有学问,就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话语,平时除向书本和师长学习外,要随时随地向周围的人请教。无论中医西医,辈分大小,凡优于己者,皆不耻下问。老师谦虚的学风,豁达的胸怀,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为自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http://www.100md.com
精诚求良效
老师尝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我们中医这棵常青树永不衰败的历史见证。每当有人诋毁中医时,老师非常气愤。总是告诫我们,不是中医不治病,而是某些中医未很好地掌握中医理论或是被西化,因而没有疗效。2000多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尤其是2003年的SARS时期,中医发挥了世人瞩目的作用,更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提高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本,但提高疗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平时学习总结和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老师经常用清代名医吴鞠通自序中的一句话来鼓励我们:“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医生面对的是病人,是生命,既然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你,你就要负责,怎样负责,就要象孙思邈《大医精诚第二》所云:“故学者必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正因为如此,老师在临床当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医学也不例外。作为医生,就必须探索规律,掌握规律。然后才能临阵不慌,应手取效。急性病的特点和规律,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变化快,古有“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的说法。治必有胆有识,大剂顿服,才能挽救于危殆之倾。慢性病也有它的特点和规律,病程较久,病情复杂,正气已虚,量变已久,难收速效。同是虚证,有的虚则受补,有的虚极反不受补,则应缓缓调理。只有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临证之时,才能得心入手而收良效。所以,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精湛的医术,良好的疗效,方为大医。十几年的跟师体会,亲眼目睹老师的临床疗效,使自己深深地树立了做铁杆中医的信心。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却只有几步,能够从师于王国三先生,自己深感荣幸,作为师传徒弟,跟师十几年,深为有这样一位不断鞭策自己的恩师而感到幸运。老师的治学学风和执著的探索精神,将会鼓励我一生在中医的王国里求索。, http://www.100md.com(刘玉洁 唐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