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医学
在缘起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当悉达多太子游观四城门时,看到这些人生的真相,不禁兴起慈悲救度的心,而弃俗出家修道。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上的疾病外,还包括有心理上的毛病;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佛陀以一生的时光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些法宝无非是一帖帖治疗我们身心的药材,让色身得以借假修真,进而观照内心,除却热恼,迈向健康的大道。佛陀经常以法疗治众生贪瞋痴的疾病,因此,经典中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依于此义,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医学,是治疗人生疾苦的良方。以西医为体的现代医学为例,发展至今也只能以诊断病名为主,对疾病做个“对症治疗”;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一套预防疾病的完备疗法。多年来,医学界致力于病理学、药物学、免疫学、解剖生物学等医疗科技的提升,但因抱持怀疑论的立场,终究与宗教以教理诠释疾病,保持相当的距离。直至最近,这两个分立的门户之间,才慢慢打通。例如:美国政府数次赞助讨论“宗教与健康关系”的会议;哈佛大学医学院设立“医学中的精神与治疗”的教育课程。除了生物医学之外,西方医学的心身医学与社会医学已经慢慢受到佛法与医学思想的影响。反观中国传统医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时,早与印度的佛教医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融和。因此,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中,佛教医学的文献浩瀚如海,上承印度原始医学的精粹,下集中国历代医学的菁华,特别是经过古今高僧大德逐步补充而更臻完善,形成中国佛教医学体系。佛教以心法为药方,医治众生的贪瞋痴;世间的医学虽然也讲心理疗法,实际上与佛法的疗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下文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医学的殊胜处。
佛陀的医学观
佛陀年轻时曾经学过五明之一的医方明,也就是找出四大不调、寒热等一切疾病原因,并加以治疗的一门学问。经典记载佛陀弟子中有医圣之称的耆婆,根据佛陀的指示,完成许多杰出的医疗措施,比方诊断肠闭塞的病人,先施以麻醉,再切开腹部,将肠整复,最后缝合腹部,完成治疗。这与现代医学的外科剖腹手术相似。此外,佛教经典中有关医疗方面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如:《佛医经》、《医喻经》、《疗病痔经》、《治禅病秘要经》、《齿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咒时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等,都有谈及医药的问题。因此,如果说佛教的医学祖师是佛陀,那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佛陀不仅治疗众生身体上的疾病,更擅于对治众生各种不同的心理病症。相较于世间的医生,恐怕不能洞察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源,也无法治愈人生的烦恼与业障。
佛陀的确是伟大的医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1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