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817076
中医临床人才应加强素质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45期
     面对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新形式,面对现代人对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中医药何去何从?其关键在于继承创新、发展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又在于加速中医药队伍的建设。那么,临床一线的广大中医人员如何走好成才之路?

    一、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邓铁涛教授在获得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后强调:发展中医药最重要的是后继有人,要多培养年轻的中医临床“铁杆人才”。无独有偶,在“中华医魂全国大会”上,吕炳奎曾大声疾呼,中医药正在走上异化之路,有学历、有文化的多数中医药师,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中医药师了。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02年对全国96家中医医院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有两项指标的下降颇令人担忧:一是住院病人的中医药治疗率下降,住院费用结构中,中草药比率下降,西药上升;二是中医特色科室的骨伤、肛肠、针灸、按摩、皮肤等门诊比率下降。这就说明,当前在中医药队伍中“姓中不信中”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说,这是一个特定的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但不能不引起重视。
, 百拇医药
    从传统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也是我们最具原创性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必须倍加呵护的民族瑰宝。正如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赵力新所长指出的“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很多的文化理念融汇在医书里,中医正是继承这些文化的载体。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系统和整合,而这正是传统中国文化对现代科学的启发”。从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看,中医和西医也在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例如现代生物信息学提出了整体的准则和辨证的准则,这就与传统中医理论非常契合。这就是中医的科学价值。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来认识中医药。数千年来,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中发挥了伟大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药不仅对慢性病人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春天,我国SARS流行期间,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并在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激素减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完成的“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及“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中医占有资源水平较低,但在我国门诊医疗服务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承担了1/3的门诊量和近1/4的住院服务量。价格低廉、疗效稳定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每一门诊人次和每一出院病人费用,都是中医中药低于西医西药,“简、便、效、廉”,这就是中医存在的价值。
, 百拇医药
    从学术形成的历史和特点来认识中医药。

    1. 中医药从传说时代的“神农尝百草”开始,历代医学家在临床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朴素的辨唯物主义哲学观点,采用直接观察与逻辑推理,辨思维互相渗透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祖国医药学由单纯积累向系统总结的质的飞跃。自《黄帝内经》成书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形成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框架,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中医理论体系。

    2.

    中医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性:中医认为疾病是面对“病人”。通过四诊从整体认识疾病,确定治法,是救人治病,而不是治病救人;辨证性:从“证”识病。在诊断上“司外揣内”,在治疗上“针对个体”,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具有治疗个体化的特点;统一性:把人看成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并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成统一的整体观认识健康和疾病且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 百拇医药
    所以说中医是一门注重综合的状态医学。其描述的是病人的整体状态及其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它关心的是人到底有多大的自稳态修复能力和对外适应能力,以及如何调动这些能力把人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随着国家《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中医药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中医药将从此走上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将从法制上获得切实有效的保障。作为中医药工作者应当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医务工作者的灵魂,也是医务工作者在各种医疗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历代名医没有一个不重视医德修养的,“医乃仁术”。

    继承“杏林春暖”的传统,淡薄名利,济世救人。中医药是一个传统行业,当今仍然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行业。从医者一定要力戒功利浮躁。要知病人是带着病伤的痛苦来找医生的,首先我们应该“将心比心”,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如果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和生命的交易,那就是对医学的背叛。
, 百拇医药
    发扬“大医精诚”的美德,以人为本,一心赴救。病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希波克拉底曾说:“知道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所以我们既要关心病人的病情,还要关心病人的心情心理。医学的从善性,要求我们要善待病人,“待病人为亲人”。切忌看脉“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开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要让病人怀着祈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也是一种合同关系或法律关系。病人按照医院的规定办理了门诊和住院的手续,承担了应该付给的各种费用,那医生就有责任为他们进行治疗。即要满怀对病人痛苦的理解和同情,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履行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总之,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忱”,应该永远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信条。

    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典籍浩如烟海。非博览群书、穷究医理、勤于实践、勇于攀登的人,不能达到中医学的顶点。所以青年中医必须继续打好基础。

    “温故而知新”。在校学的课程边学边考,前后跨度达数年之久,很多知识并没有牢固掌握,但是规划教材都是本学科知识成果的全面系统总结,是起指导和示范作用的。进入临床以后必须结合实践再学习,一定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把书本知识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二是把自己学的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能力,要谙熟经典,博览各家。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术的奠基之作,精华所在。只有谙熟于心,精勤不倦,方可见病知源,才能够掌握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特点和理法方药的运用技巧。同时,要熟悉历代和当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思想,勤求古训,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尤其是著名医家临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到经验,经得起重复,经得起检验,十分珍贵。

    熟读背诵中医精粹。要学好中医,打好基础,熟读背诵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特别是那些精粹的东西,读熟了能背诵,便一生受用。关于怎样制订读书计划,熟读背诵哪些内容,广州中医药大学编辑出版了《中医读书指南》和《中医学熟读精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百拇医药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医药界一直在探索一条中西医学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在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努力学好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术,以提高我们的诊断治疗水平和临床疗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四、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历来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和积累。

    向师傅学习。临床技巧的高难度性决定了跟师傅学经验是中医授业的主要形式。手把手的传、帮、带是培养名医的基础。师承教育在历史上取得巨大成功,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名医高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很重视这项工作,启动了名老中医带徒计划,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希望年青的中医师们能够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群众威望较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据传“叶天士凡更十七师”,“名著朝野”。陈可冀院士是“西学中”,他在《七十初度》中回忆,他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终于在中西医结合事业中硕果累累。
, 百拇医药
    向病人学习。实践出真知,病人就是医师的实践对象。病人作为疾病和各种诊治手段的承受者,向医师叙述了所患病症的种种症状及其演变过程,并反映各种检查的感受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甚至毒副作用的切身体会。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每一个病人都是医生的老师。要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产生新问题,激发更强烈的学习要求。带着这种兴趣去读书将收获更大,成长更快。

    向医案学习。医案是医家临床诊疗的实时记录。因此,阅读医案,则医家审证、辨证、立法、遣方、用药均历历在目。有如随名师侍诊,亲聆教诲。医经予人以规矩,以知医之常;医案传人以治巧,以达医之变。在不便跟师学习的情况下,经常阅读医案,是揣摩名家临床技巧的捷径。因此众多医家都非常重视医案的学习,并从中受益匪浅。近代名医没有未读过《名医类案》和《临证指南医案》者。当代是编撰医案类著作的高潮时期。问世的医案专著甚多,为我们学习各医家的临床心得和学术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持之以恒地终生学习
, 百拇医药
    首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计划,完成每年度的继续教育项目,系统地更新知识;其次要顺利度过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危险期,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第一危险期”出现在参加工作的两三年以后。这个阶段的年青人自以为在学校已经通过了系统学习,又经过了实习和见习期的锻炼,加上干了两三年,对一些常见病、一般急症的处理都已熟练了,于是放松了学习和谨慎的工作态度。

    医师到了50岁左右又出现“第二危险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认识到中医学的深奥复杂,而自己成就甚少,再提高难度也很大,便开始得过且过地过日子;另一种是经过多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自以为是,从此不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以上两者皆“医人之膏肓也”。要知学医无止境,尽管在工作中随时可因给病人解决了一些痛苦而获得安慰和成就感。但是,永远没有理由自满,永远只能兢兢业业,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在学识上不断充实自己,才可能最终有所成就。

    清代名医赵濂在《医门补要自序》中提出:“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这是前人对中医人才素质全面而精当的概括。当代中医人才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http://www.100md.com(尚品洁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