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心得交流
编号:10818310
三段式模式培养中医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46期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的《中国中医师培养模式》课题,提出了我国中医师培养改革的初步构想——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段式模式。

    课题指出,应该依据社会对中医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求,立足于中医本身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的优点来探究中医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道路。

    此模式强调“知、行并重,以行为主;文、理并重,以文为本;医、德并重,以德为先”,特别指出,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在中医师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这是中医教育区别于西医教育的显著特色。另一方面,现代中医教育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以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中医教育新模式,要把中医教育的全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尤其要加大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改革力度。

    课题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提出这一模式的:其一,注重中医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因为,首先,中医药文化蕴含着形成中医药学观念、方法、原理的多元背景,体现着中医药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和方法。其次,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已形成具有自己独特意义的理论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已成为东方科学思维的典范。第三,中医药学把生命和疾病放在自然界、社会和身心的整体运动和广阔的动态平衡中进行认识,具有明显的以学术为中心的特征,这一特征是东方思维的产物。对中医药学术思维的掌握,需要通过文化陶冶作为铺垫。因此,加强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并以此为先导、为基础开展中医药教育活动是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二,要适应并体现中医固有的学科特性,即悟性、继承性、实践性。悟性来源于文化素质的修炼,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一个合格的中医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具有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非智力素养。其三,要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的精华。中医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师承教育在教学过程以临床为平台和中心,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将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体,体现了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同时是以个别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老师言传身教,除了传授医术,更是医德医风教育的最佳途径;另外十分重视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师承教育的这些优点,无疑对现代中医教育改革,特别是临床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四,要借鉴西方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阶段性分专业的医学终身教育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初步建立起来。
, http://www.100md.com
    课题组认为,要构建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就必须对我国现行中医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还要调整相关的教育管理和人事制度,营造适宜于中医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改革院校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将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即主体模块——中医课程;拓展模块——中医相关学科课程;补充模块——西医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院校教育要以中医学一级学科教学为主,毕业后教育以中医学二级学科教学为主,继续教育则要以中医学三级学科教学为主,古代经典著作和西医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接下来要进行毕业后教育改革。大学生在中医院校接受中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教育,参加为期一年的毕业临床实习,学业完成后参加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准医师资格。毕业后即开始分流,凡欲成为执业中医师者,必须以准医师资格继续参加毕业后的临床医学教育。第一年为毕业后临床实习期,不准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一年后方可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规定的临床技能考试后即获得执业中医师资格,之后才能独立行医。

    三段式教育模式的最后一环是继续教育改革。中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要与继续教育挂钩,中医师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才能晋升高一级的职称。

    在该课题的中期汇报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指出,从历史沿革来说,中医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师承和院校两种。这个课题很好地将师承教育的经验吸收到了院校教育中,但是对于以师承为主的教育模式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百拇医药(厉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