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92166
“痹症”与风湿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6日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三气杂至之邪侵袭后,气血为邪气所阻,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一类疾患均称为痹证。

    有关本病的记载,曾见于《素问.痹论》,对本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预后等方面均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金匮中风历节病篇》中所述的历节病,亦属痹证范畴。

    历代文献中很早就有了痹的记载,痹首论于《内经》中《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后世如隋《诸病源候论》,唐《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从概念上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①广义:泛指病邪闭阻机体,而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得宣发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五体痹,五脏痹,喉痹,食痹,水瘕痹,血痹,孟春痹等。

    ②狭义:指现今之所称“痹病”,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而致,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症。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久痹及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痹”作为“痹病”的名称,一直延至清代。

    风湿寒邪侵犯人体致痹的途径

    1、久居寒湿之地或高寒野外作业、野外宿营等;2、劳累过度、汗出受风、抵抗能力下降;3、受寒饮酒,使皮肤血管扩张,易受风湿寒邪;4室内外温差过大,不能适应气温骤然变化而感受风湿寒邪;5、汗后游泳、腠理未密,或水中作业而感受寒湿之邪;6、妇女产后,月经期间,劳动保护不全,防寒设备简陋等,感受风湿寒邪,引起关节疼痛。7、病后、发烧时入冷水、流产引产、冷风中骑摩托车,夏天睡较潮湿的地板、睡时吹电风扇及空调,外伤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萧山日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