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3553
好的“卫生习惯”能坚持多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5日 《家庭医生报》 2005年第49期(总第1034期 2005.12.05)
     据媒体报道,随着社会对禽流感关注度的提高,“非典”过后被一些人遗忘的卫生习惯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饭前便后自觉洗手的人多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健身房里锻炼的人多了。

    就在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的季节,我们曾多次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突如其来的“非典”引起了人们对行为习惯和道德良知的反省,同时也改变了诸多不良卫生习惯,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改善更是有目共睹。

    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年, 随着疫情的缓解,人们的卫生习惯也随之消失。直到现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禽流感,人们才又想起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知道在这次的禽流感过后,“重拾”回来的“卫生习惯”人们能够坚持多久?会不会随着疫情的解除而放弃,直到下一次疫情的发生才再次拾起?难道那些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教育的“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好习惯非要靠灾难的发生才能养成?诚如是,跟疫情比起来,这种难以治疗、频繁复发的“卫生习惯健忘症”则是人类更大的悲哀。

    谚语云:“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好比是健康的银行,可从“健康储蓄”中提取“健康利息”,且可受益终身。而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则不啻健康赌博,把自己的健康乃至他人的健康损害于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之中。积习既久,不以为然,迟早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无数次疫情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无数次移风易俗、提高文明程度的契机,然而疫情的去而复来和“卫生习惯”的弃而复拾,证明我们一再错失良机。跟防控疫情比起来,反省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需要革除的积弊,反省每个人对社会所具有的责任而有所行动,改变不良的卫生意识和习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整个社会负责。什么时候不再“好了伤疤忘了疼”,才是我们的大幸!, 百拇医药(樵夫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