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54640
新企业增多 新剂型普及——药交会年末收官余音绕梁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8日 《中国医药报》 2005.12.08
新企业增多 新剂型普及——药交会年末收官余音绕梁

     12月1~3日,第5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进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家药品生产企业在这里登台亮相。一直以来,全国药品交易会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从这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厂家推出的新品,更可以观察到行业的一些发展变化。

    ■业外资本大量进入新兴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特装展位历来是药交会上企业展示形象和实力的一个重点平台。在本次药交会上,特装展位达18000平方米,企业100多家,但记者发现,在这上百个特装展位中,传统老国企出现的并不多,反倒是近些年崭露头角的一些新兴企业不惜重金为企业造势,像先声药业、大红鹰、朗致药业、上海大陆、青岛海尔药业、金天集团等。连由今年4月刚刚辞去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职务的付钢担纲董事长的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也在本次药交会上高调登场。

    对于特装展区新兴企业的出现,人们固然得出“传统药企对参展越来越务实、新兴企业需要通过展示形象进行宣传”这样的结论,但是不难发现,这其实反映出医药行业格局的变化。一家医药上市公司的营销副总在1日一早参观药交会后对记者表示,这些新兴企业的潜力不可低估。在他看来,相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来说,这些新兴企业虽然根基尚浅,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市场、建立网络和打造品牌,但是它们负担轻,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市场反应灵便快捷,这些优势令老国企望尘莫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兴药企中有不少是业外资本,背后有大集团支持,集团本身所拥有的充足资金、庞大智囊团以及信誉,都为它们在医药行业施展拳脚提供了保证。像青岛海尔药业有限公司的背后就是国内家电知名品牌海尔集团;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就是大红鹰集团;至于先声药业,今年9月底与联想的联姻更是轰动了业内。联想控股子公司弘毅投资公司斥资2.5亿参股南京先声药业,使联想掌握了后者31%的股份。一旦这些企业渐成气候,其市场爆发力可想而知。
, http://www.100md.com
    业外资本大量进入显然是看好医药行业的前景。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由于药品降价、医院药品招标等因素致使药企效益滑坡;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不合理也导致药企盈利能力下降;大批企业经过GMP认证后,目前正处于还贷期,资金压力紧张,但行业出现的低谷直接降低了投资者的进入成本。另一方面,医药行业毕竟是国际公认的朝阳行业,尽管近几年医药行业的利润有所下降,但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其利润空间依然可观。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这样表示:“行业有剧烈变化的时候是投资最活跃的时候。虽然药业今年受政策影响利润下滑,但我们认为这个时候正是并购投资最活跃的时期,如果这个行业成熟稳定了,进入了也无法获得高回报。一些在调整期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正需要外力来帮助它们调整。”

    不仅投资者看好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对借力成长也抱有信心。青岛海尔医药有限公司西北五省区域经理张保中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海尔药业销售收入不过1个亿,在整个集团1000个亿的销售收入中微不足道,但是企业拥有“海尔”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加上集团已经逐渐加大对药业公司的资金投入,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当中,“我觉得我们企业以后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 百拇医药
    江苏亚邦药业集团新药公司总经理张仰东更是豪气冲天。他这样对记者说:“别看我们现在特别希望媒体关注和报道,但我相信几年以后记者会追着我们采访。”据悉,亚邦药业集团成立不过两年,其母公司为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除医药公司外,还有染料、涂料和房地产三大专业公司,拥有资产总额25亿元。

    ■老企业压力增大新产品新剂型纷至沓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源于古代权力之争的这句名言,形象地描述出老药企的心态。面对纷纷涌现的新兴企业和日益增大的市场压力,不少老企业都选择了“创新”,主动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记者发现,本次展会尽管不是新药交易会,但很多药企还是推出了不少新产品、新剂型。

    以老牌原料药企业为例,华北制药此次带来的是最新上市的几种医药保健品;石药集团强力推荐的还是VC制剂果维康;在山东新华制药的招商海报中,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以费翔代言的感冒药“爱菲乐”的巨幅画面。还有老牌抗生素生产企业西安利君制药,重新推出VC产品“维口佳”(该产品曾经在2003年推出,后市场推广中断)。此外较为先进的冻干粉和软胶囊,也成为很多企业为产品选择的新剂型。号称“中国最大软胶囊产生基地”的神威药业营销副总王伟坦言,软胶囊的遍地开花,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
, http://www.100md.com
    显然,求新、求变是企业应对市场压力的必然选择。开发新产品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线、保持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而开发新剂型一方面可以使药品使用更为方便、提高药品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卖点,给医生一个开方的理由。但专家强调,求新求变一定要结合市场和产品的实际。

    爱菲乐是新华制药的第一个OTC产品。在展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爱菲乐无论是在高空广告还是在地面终端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该产品的市场销售事实上并不太好。“主要可能还是我们对OTC药品的市场操作方式不太熟悉。”对企业内部人士的这一说法,一位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他指出,感冒药市场一向竞争激烈,加之成熟品牌多,市场份额较为集中,一些老牌OTC企业在其中搏杀都近乎是“贴身肉搏”,新华制药选择感冒药作为其进军OTC的先行产品,无疑是选择了一个风险较大的项目。

    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曾对企业纷纷选择冻干粉和软胶囊提出质疑:“水针剂到底有什么不好?”他指出,冻干粉从表面上看比水针剂方便储运,但由于是在水针剂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生产成本必然加大,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是否会减少药品的有效含量、是否方便使用等等都是很具体的问题。他反问道:“先将水针浓缩为冻干粉、再在冻干粉中注入蒸馏水形成水针,这有必要吗?”同样,对于中药企业将产品不加区分全都朝着“软胶囊”方向发展,他也发表了不同观点。他告诉记者,有些中药品种其实是不适合制成软胶囊的,最典型的就是藿香正气产品。藿香正气的组方中必须要加入酒精和其他一些成分,而这些恰好会与软胶囊的胶体产生反应,使裹在其中的有效成分无法正常释放出来,难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说一句夸张的话,你吃再多的藿香正气软胶囊,都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因为药品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发挥药效。”他强调,企业盲目改剂型不能称之为创新。

    有关专家指出,业外资本的进入和业内企业的创新,其实是颇具逻辑意味的现象。它们折射出医药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市场形势。无论企业投资和营销采取何种模式,可以肯定的是,品牌、创新和发展仍将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

    文/本报记者 胡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