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 > 漫话针灸 > 正文
编号:10831005
戏说针灸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7kb)。

    北京东方灵枢经医学研究所 锺新淮

    人类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对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我们的针灸疗法两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创新,现代针灸教授们在医术上恐怕还比不上扁鹊当年。窃以为针灸面临消亡的危机,这绝非笔者杞人忧天。如果扁鹊现在还活着,跟我们一起开个针灸学术研讨会,将是饶有兴味的。先贤们以黄帝和歧伯问答作《内经》,流传千古,笔者"东施效颦",假托扁鹊跟教授们研讨,戏说针灸,阐发笔者对针灸经络的一孔之见,如能遭非议,引发争鸣,针灸的存续和发展庶几有望。

    教授: 扁老啊,你现在还用金针、银针治病,是否过时了,我们早就用上不锈钢针了!

    扁鹊: 孩子们,你们做过试验没有,金针、银针的治疗效果比不锈钢针好。针灸是很讲究补泻的,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你们要知道,金针和银针的补泻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授: 那我们也用不起,金银太贵了! 现在跟你们那个时代不同了,出来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病,像艾滋病乙肝等,这些都是通过血液传染的,有个加拿大人,后来得艾滋病死了,他曾接受过针灸治疗,还怀疑是针灸感染的呢! 我们用酒精棉球消毒,人们说还不行,要求用一次性针,我们连几根金针、银针也买不起,更不要说用完就扔,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啊!

    扁鹊: 那你们也该想想办法嘛,听说日本人用不同的合金做针,用锌和铜的合金做的针代替银针,叫M针,用铜和铁的合金做针代替金针,叫P针,听说比金针、银针的补泻作用还要强。

    教授: 扁老,你的金针、银针也太粗了,你看我们的不锈钢针多细! 现在的人们也太娇气了,不但怕感染、交叉感染,还怕疼,有的国家甚至还写进法律,不让刺透皮肤。就我们那么细的针,不但外国人骂我们是"医疗上的折磨",那个道光皇帝还说什么"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下令太医院针灸科永远废止。皇帝老子龙体珍贵,倒也罢了,连老百性也骂我们。三十年代是我们最最倒楣的时候,骂中医竟成了时髦,你不见那个大名鼎鼎的动物学家丁文江给高梦旦祝寿时还写了一个骂我们的祝寿联:"吃肉/走路/骂中医/人老心不老; 喝酒/写字/讲官话/知难行亦难。"鲁迅胡适也都骂我们, 他们可都是大学问家啊!当时的教育部听了他们的话,还颁布了什么"废止中医法案",好在最高当局没有批准,才未实施。中药还好一点,还有很多老百性愿意用,我们针灸最倒楣,虽没有被明令禁止,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扎针,要不是出了个毛泽东,我们也许现在也只能在深山老林里行医呢!(笔者建国前在浙江20年,从未见过针灸治病,只是听到过深山老林里有老道扎针治病的传说。)

    扁鹊: 也不能全怪他们,你们也应反思才是,两千多年了,还是照老样子治病, 你们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两千年一贯制的? 把针做细不是一个办法,针灸治病靠的是刺激,针细了,创痛小了,但是刺激量也小了。为了加大刺激量,对有些病我们不是还用勾针、火针等创痛更大的方法吗? 你们应该想点别的办法。你们的江主席不是教导你们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哪来的生命力? 我老了,已经两千五百多岁了,知识老化了,你们小孩子可不能墨守成规啊!

    教授: 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发现了许多新"穴位"!

    扁鹊: 什么? 什么? "穴位"? 我不懂。《内经》里没有这一名词。

    教授: 我们还创造了电针疗法,扎上针,再在针柄上通上电,这在你们那时候没有吧!

    扁鹊: 我记得那是1825年法国一个叫萨朗第爱的医生首先搞的,那个办法不高明,通电以后,肌肉大幅度的抽动,看起来挺厉害,其实并不治病,因为那是肌肉受电流的刺激造成的,不信你在身体上随便哪里扎上针,通上电,肌体照样抽动。我们针灸治病讲究的是经络学说,在肌肉上通电怎能治病呢?

    教授: 我们还搞耳针,耳郭就像个倒置的胎儿,很形象,很好记,能治全身的病!

    扁鹊: 那是法国一个名叫诺吉的外科医生,他从旅居马赛的一个中国医生那里得到启发,研究在耳朵上扎针治病,发现了几个有效点,粗粗一看,灵机一动,其分布规律像个倒置胎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形似倒置胎儿的学说,这篇文章我看到了。后来他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了许多有效点,而有些点并不符合倒置胎儿的规律,于是就修改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三位相学说,有倒置的,有正置的,还有横置的。后来觉得这样也概括不了,于是干脆分系统来画。你们为什么老抱住那个倒置胎儿不放呢!

    你们为什么老是向外国人学,这不对呀! 你们不是有一个原则叫做"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吗? 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原则。针灸的宗是"经络学说", 这是在创新时万万离不得的宗。外国人很难理解经络学说,所以他们的创新往往是离开了经络的,因而也是不正确的。你们说说,倒置胎儿跟经络有什么关系呢? 你们写文章,常常是: 根据"十二经皆聚于耳",如何如何,又说根据生物全息又如何如何,到底是经络还是全息,真是像个杂货铺,样样货色俱全,这哪里是科学态度呢?

    教授: 这你们在《黄帝内经》中也没有说清楚呀!

    扁鹊: 《内经》中也记录了些,在《灵枢·经脉》篇就多次提到耳脉,如: "小肠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手阳明之别,.........其别者,入耳中而合于宗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等等,归结起来,叫做"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教授: 扁老,您说的不够具体,我们没法用。

    扁鹊: 是的,当时我也没有能看的太清楚,所以也说不太明白。你们中间有位尉迟静教授,他培养了六个超感型经络敏感人,他们身上的经络感传在耳朵上能走完全程,据此,他画出了耳微经络在耳背和耳郭前面的循行路线,从而使耳部医学回到了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上来。他写了《耳针直指》和《耳背穴位图解》两本书,指出什么病该在哪里治。根据他指出的点, 确实一找就准,治疗还真有效。他指出的耳背上的穴与耳郭前面一样多, 如果受"倒置胎儿"思想的束缚,这是万万想不到的。可惜他小小年纪就去世了,只活了七十多岁,否则一定会作出更大贡献的。

    教授: 扁老,你言必称"经络",可是经络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就是拿最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没有看出个蛛丝马迹,大家都不相信,弄得我们也是怀怀疑疑的。你说是不是不要管什么经络不经络了,只要知道什么俞穴治什么病不就行了?

    扁鹊: 那可不行,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你们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你们现在的人看不见,不等于我们古代的人也看不见。你们的知识比我们那一代人是丰富多了,但是许多本能的东西,你们这一代却退化了。譬如走路,你们10秒钟走 100米就算是跑步,世界冠军,拿金牌,我们那时要是这样慢吞吞的走,早就成了野兽的美餐了。我的先辈们就已经看到经络了,不过看的不是很清楚,只看到11条经脉,而且只看见比较粗的那部分,细小部分都没有看见,更不知道有"络"。这些被写在帛上,你们在从马王堆西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中已经看到了。我吃了长桑君的药以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