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网友评论 > 正文
编号:10831006
振兴中医路在何方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5kb)。

    山西财经大学 锺新淮 030006

    自从西医进入国门以来,中医就每况愈下。时至今日,有识之士莫不为中医面临生存危机而忧心忡忡。90高龄的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吕炳奎不禁大声疾呼:"中医药学术和产业正在被釜底抽薪而濒临灭顶之灾。如果中医界的同仁对此种现状再熟视无睹、不置可否,中国中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将不复存在。"这绝非危言耸听!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炎黄子孙们,认真地思考吧,振兴中医,路在何方?

    西医之所以有今日,原因之一是西方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重视人的生命、重视人的健康,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医学上,而西医也乐意用现代科学的成就来武装自己。X光是1895年11月18日伦琴发现的,同年12月22日他为妻子拍摄出手部的X射线照片。伦琴不是医生,是物理学家,是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CT、核磁共振、咖玛刀...也无一不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成果,医生只是成果的使用者而已。

    中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创新。创新就要跟现代科学结合,跟科学家结合。科学是全人类的财富,是没有国界的,不是西医的专利。跟现代科学结合并不是跟西医结合,西医由于门户之见,由于利益上的冲突和哲理上的分歧,是无法跟中医结合的,结合的结果只能是中医西化。很可惜中医界许多人将西医跟现代科学混为一谈,误以为西医就是现代科学,现代科学就是西医,吃了中西医结合的亏,就把现代科学也排斥在外,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小孩也泼了出去。中医当前濒临灭顶之灾,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西医由于他的指导思想是机械唯物论,把人当成机器,脏腑是机器的另部件,病人犹如一台坏机器,齿轮坏了,就换个新的。因此,虽然科学家们为他们提供了各种高新技术设备,治疗效果与治愈率却并没有明显提高。"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给予准确诊断的同时,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诊疗费用大幅上升。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社会和家庭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支付得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组织院士和有关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向国务院呈报的《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建议》指出:"世界性的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把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推向崩溃的边缘,已成为整个社会不堪承受的负担。美国80年代初医疗费用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1.2%,预计2000年将达GDP的19%。美国经济学界认为,如果医疗费用达GDP的25%,就意味着美国整个医疗体制的崩溃。我国形势也不乐观。'八五'期间医疗费用年增长率高达30%,远大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医学应该努力使其目的适应经济现实',发展'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西医面临的又一难题。目前西药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而副作用却越来越大 。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竟然有1/3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据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约有19万2千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像德国这样的先进国家,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也有5万人之多。当然,中药也有不良反应,但比西药少得多。

    病菌的抗药性也是西医面临的难题。自从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以来,医学进入了"抗生素时代"。据统计,现在全国药费开支的35%为抗生素,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使病菌产生了抗药性。一些广谱抗生素现在已近乎无用。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连人类抗生素的最后一张王牌--最不易引起抗药性的万古霉素,也发现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更有甚者,《柳叶刀》医学杂志曾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吃万古霉素的"超级细菌",用了万古霉素后病菌大量繁殖,当医生停用万古霉素后,这种"超级细菌"因缺少"食物" 而死亡。病菌竟依赖万古霉素而繁殖!

    高昂的费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病菌的抗药性是困扰西医的难题。

    笔者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针灸医学的创新是研究项目之一。从1969年开始,根据《黄帝内经》的描述,提出了"经络口"、"病经口"等经络学说的新概念。认为针灸之所以能够治病,从表面上看,是针的机械刺激在起作用,实质上是针与体液接触产生的界面电位差和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电位的改变等产生的电信息循经感传,起到通经活络、疏调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发现,病经口的皮肤电阻具有不稳定的、迅速起伏变化的性质,称为"变阻点",可以用电子学的方法检测出来。病经口出现的部位和波型与疾病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