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金碗”要饭吃 东北人参为何只卖胡萝卜价
作者:胡文华 来源:《中国医药报》2005年12月30日报道东北“三宝”之首的人参,过去曾是人们记忆中的自豪与骄傲。而如今,这种风光早已不再,留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思考。由于药用野生人参资源逐年减少,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大面积种植的园参,因为缺少信息、品牌,市场混乱,以及没有统一检测标准等诸多原因,出口价格一路下跌,使人参卖成胡萝卜价,由“宝”变成了“草”。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人参资源利用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各界人士呼吁,振兴人参产业,政府要加强指导,保护好我们的国宝,人参卖成胡萝卜价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了。
别再守着“金碗”要饭吃
人参是贵重的中药材,素有“百草之王”的美称,是我国目前出口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吉林省抚松县人参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侯玉兵介绍,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把人参当成药物收载其中。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收载处方113个,其中有人参配伍的处方21个。由此可见人参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早已得到普遍认同,为防病治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参产品多用途的开发利用,应该成为我国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振兴人参产业的主攻目标。
通过对人参市场的调查分析,吉林省民盟王宏伟认为,我国人参产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他说,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其机遇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个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源于自然的“中医药热”、“天然药物热”、“天然食品热”的潮流波及五大洲,这就迫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尽管不把中药列为“药物”,也不得不列为“保健食品”应用,用人参等中药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据外贸部门统计,我国低农残人参出口,已由原来的面向东南亚、日本,扩展到欧美各国。这种势头仍在发展中,给我国人参产业创造了极好的机遇和光明的前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别再守着“金碗”要饭吃。
《山参保护、栽培方法》国际及国家专利权人、吉林省人参商会秘书长丁立起对当前人参市场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他说,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人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