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会看病更要看到人——访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
网上流行一个台湾网友的文章《我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医生》,他写到“我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愿意真正了解我的人。他不只能医治我肉体上的病痛,也是我灵性的导师。我希望遇到一个不在乎我是谁的医生,不管我有沒有钱,他都愿意帮助我。我希望能遇到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的医生,他不会连看都不看我一下,随时跟我分享他的想法……”有人说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医生,那可能首先出现在教堂,而不是医院。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文字代表了人们心目中理想医生的形象:医生是肩负人道主义重担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是治病,更是对人的关爱。因此成功的医务工作者,无论是专家还是医院的管理者,一定是“目中有人”,尊重生命的专业人士。2006年,医院周刊新开辟的人物专栏将带领大家去寻找那些患者希望遇到的好医生。
——开栏的话
穿越50年的曙光,又一次透视着积水潭畔皇家老屋的窗棂。2006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即将迎来她的50岁生日,而这家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的大型现代化医院的当家人却是个只有47岁的年轻院长。这个年轻院长能否带领这家“老”医院焕发青春,走向更为辉煌的下一个50年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的内心世界,聆听他对于医学和生命的感悟。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先做了8年副院长,从2003年起,又在院长的职位上工作了3年,田伟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有了不少经验,更有着很多思考与设想。田伟说,在他的设想中,到2008年积水潭医院会有比较大的转变。从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到医院本身的结构上都将有一个很大的调整。2008年以后,北京积水潭医院应该成为一个现代化、与国际医院发展水平同步的、至少具有同步理念的先进医院。
“现在大家比较重视服务意识问题,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老百姓对医务服务一直很不满意,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满意,里面有诸多的复杂因素,如:患方对治疗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而又无力或不愿付出相应的费用,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为所有的人买单。院前商品化的现实和院中非商品化的诉求之间的客观矛盾等。但是,恐怕医务人员本身也需要换位思考。我不想说病人是上帝或者如同自己的父母,这种感觉未必能做得到。但是医患之间在治病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医生、护士是为病人服务的特殊职业,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社会的必然尊重。像非典期间,普通人躲开了,可是很多医务人员在坚持治疗,因此很多医务人员因此患病或终身残疾甚至献出生命。这和上战场的战士有什么不同呢。另一方面,医生、护士要和病人一起共同想办法战胜疾病。医务人员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更‘接近’病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77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