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保健要穴(42)
【别名】上纪、大仑。
【体表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见图)。
【保健方法】⑴按摩:左手掌放于右手掌下,重叠于穴位上,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再换以右手在下,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摩至有热感为佳。⑵灸法: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每日1次,每月20次。本穴也常可采用累计灸法。
【作用】中脘穴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的作用,是治疗胃病的要穴。灸之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增进食欲,益气养血。其主治(1)脾胃病:胃痛,腹胀,呕吐,呃逆,吐血,吞酸,黄疸,肠鸣,泄泻,水肿,纳呆,食不化;(2)神志病:癫狂,产后血晕,晕厥,失眠;(3)其它病:虚劳,哮喘。
【备注】摩法:以指、掌等贴附于一定部位上,做旋转运动,有镇静安神,活血止痛之效。, 百拇医药(严振国 王媛媛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
【体表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见图)。
【保健方法】⑴按摩:左手掌放于右手掌下,重叠于穴位上,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再换以右手在下,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摩至有热感为佳。⑵灸法: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每日1次,每月20次。本穴也常可采用累计灸法。
【作用】中脘穴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的作用,是治疗胃病的要穴。灸之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增进食欲,益气养血。其主治(1)脾胃病:胃痛,腹胀,呕吐,呃逆,吐血,吞酸,黄疸,肠鸣,泄泻,水肿,纳呆,食不化;(2)神志病:癫狂,产后血晕,晕厥,失眠;(3)其它病:虚劳,哮喘。
【备注】摩法:以指、掌等贴附于一定部位上,做旋转运动,有镇静安神,活血止痛之效。, 百拇医药(严振国 王媛媛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