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9期
编号:10857365
大肠息肉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
大肠息肉,1分类,2息肉分布,3临床表现,4大肠息肉癌变,5诊断,6治疗,7随访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是指向肠腔内突出或隆起的赘生物的总称,是形态学一个名词,其息肉的性质,在临床上用肉眼很难区分,还需要通过病理学来确定。大肠息肉是大肠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1 分类

    以Morson的组织学为基础,可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以息肉的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单发占70%,多发占30%,见表1。

    表1 大肠息肉的分类(略)

    1.1 肿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或息肉样腺瘤(polypoid adenoma),又称新生物性息肉,包括以下4类。

    1.1.1 腺瘤 Appel提出,根据含绒毛状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成分<5%),绒毛状腺瘤(绒毛成分>50%),混合性腺瘤(绒毛成分为5%~10%)。(1)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s):又称腺瘤性息肉,约占75%,以结、直肠最多。癌变率为10%~15%。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质软,呈粉红或暗红色。可以有蒂或无蒂,有蒂多于无蒂。瘤体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但一般认为,瘤体越大癌变率越高。癌变常来源于腺体的某一部分,如活体组织检查为阴性,还不能排除有癌变的可能。只有当整个瘤体切除后病检才能确定有无癌变。(2)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s):又称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 ),约占10%~20%,直径2~4cm之间,是一种癌变倾向极大的腺瘤,癌变率为39%~40%,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所见多为广基型,主要表现为便频、便血、排便不尽感和黏液便,这些症状可同时存在,或只有其中1个或2个,常易被误认为肠炎或痢疾。(3)管状、绒毛状腺瘤(tubulovillous adenomas):又称混合性腺瘤,与管状腺瘤相似,约占29.7%。50%>1.5cm。癌变率为30%~40%。

    1.1.2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遗传基因在第5染色体上。不属先天性,为代代遗传,无隔代遗传。多发生于远端大肠,小肠少见。本病癌变率高,于35岁以前,75%癌变;50岁以后,100%癌变。

    1.1.3 Gardner’s综合征 是显性遗传性疾病,与性染色体无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