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05
某院长:公立医院改革前提是政府加大投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期(总第2259期 2006.01.13)
     这位不愿具名的西北某三甲医院的院长,对这份报告有很多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涉及到公立医院发展的部分,在支持政策的同时,他也道出了公立医院经营者的委屈和心声。虽然,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听得很多,但在这个时候,重复并强调公立医院的实际困难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就高强部长在2006年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采访这位院长时,他说了很多,但最后,他要求记者不要写他的姓名,“毕竟,这个话题还是挺敏感的。”在他看来,工作报告确实指出了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不足,也点明了我国卫生工作在2006年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但要完成报告提出的目标,有一个很关键的前提,就是高强部长在报告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承担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服务的责任。

    大医院的生存离不开政府投入

    报告指出,大医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片面注重大医院发展,忽视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全面、协调。还有就是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靠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这也导致了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规模和追求经济收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
, http://www.100md.com
    他说:“作为一名三甲医院的院长,我承认以上两个问题的确不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但是大医院要生存、发展,如果没有得到国家、地方的全力支持,就难免会产生依靠服务收费来维持的弊端。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拿我国较贫穷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据我了解,要维持该区全部医疗机构的生存每年至少需要投入15亿元,那些经济更发达的省市自然需要更多的投入。再以我所在的医院为例,2004年仅支付员工工资就要8000万元,当时财政拨给我院的钱只有1500万元。而医院每年的业务收入约有4亿元,如果只靠财政拨下来的1500万元将连基本建设都难以维持。因此,要根除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只有像高强部长所说的,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应限制攀比性购买行为

    对于严格限制公立医院利用贷款竞相购置大型先进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这位院长认为,应该限制那些为攀比而利用贷款购置大型先进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的行为,但正常的医院基础建设不应当被限制。不得不承认这20年来,医疗事业在国家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北欧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30%,我国大约为GDP的5%)迅猛发展。在他看来,这些成绩是和医院灵活运用银行贷款分不开的。如果进行限制,可能会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世界水平越拉越远。
, 百拇医药
    控制特需可由地方政府掌握

    在限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方面,不一定要由国家统一强制控制,可以由各地政府依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如较贫穷的地区特需病床只要占2%~3%就可以了,而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要15%~20%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对于公立医院不能见死不救的问题,这位院长说:“其实我相信大部分医院都不会见死不救,之前被曝光的几个例子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马,以我院为例,为救助弱势人群,现累积欠款6000多万元,其中无法追回的死帐约有700多万元,平均每年欠帐100万元。当然,如果2006年真能实行像报告中提出的,属于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通过民政部门救助经费解决;不属于救助对象的,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或社会捐助资金解决的话,相信任何医院都不会见死不救。”

    在这位院长看来,医院的最根本任务不是解决群众的医疗费用问题,毕竟患者到医院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治好自己的疾病,医院最重要的任务是像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出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期, 百拇医药(李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