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要创造多元化环境——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程伟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程伟教授就怎样看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内涵、如何培养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中医的发展,是否有赖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
答:首先,我们要看中医基础理论是怎样发展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一突破,整个中医事业就会前进、发展。现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其中,现代医学就是跟随人们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的研究而发展的,每一次基础研究的突破都使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解释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也就导致了基础理论的突破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性质与现代医学不同。一是,中医研究不能脱离临床。中医基础理论中包含有很多人文科学内容,有一些很好的理念,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但不能作用于物。例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很好的预防医学思想,而我们只能在中医临床应用这一思想,并不能根据这一理念研制、生产疫苗,为什么?因为缺少技术环节。从实践来看,临床上主要也是运用经验手段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而中医理论在诊治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因此,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能否突破,大家还在争论之中。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发展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并没有必然联系。
, 百拇医药
问:那么,中医应该怎样开展科研工作?
答: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例如,我对一些针灸研究的课题就持有异议。因为,研究针灸特色不等于必须研究经络,也就是说,先研究扎针灸后研究经络,比先研究经络好。我们强调发挥特色优势,不能脱离临床,就是要研究扎针、研究病人、研究针刺的效果。而研究经络是脱离临床的研究,事实上,在一些经络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人力、财力,并没有得到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结果。
问:目前的学院式教育,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
答: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需面对现实,明确几方面要点。一是,我们的名老中医是否都对传统文化非常精通?不见得。就是在中医药大学中,有些医术很高明的老先生,不一定读过四书五经;中国早期的著名中医师如华佗,也不是非常精通中国文化。二是,在现代社会冲击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研究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少了,但差距是不是就那么大?事实上,现在很多名老中医、老中医学教师也都不像传统的中医老先生了,所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他们相比,差距并不很大。三是,现在时髦的说法是,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什么是“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难道就是简单地退回传统、重走古人道路吗?中医发展到今天,肯定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在强调中医自身特点的时候,不能不考虑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否则,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中,我们培养出来的中医师就无法生存。我认为,学院教育完全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一些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经过正规培训,后来又在医科大学做了博士后的中年中医师,只是跟过一段不长时间的传统老师,疗效就有很大提高。同时,他们的西医、外语也学得很好。所以,我们不倾向于开办“原汁原味儿”的传统班,即招收十五六岁的学生,从开始就念经书,完全不学西医、外语。我们培养学生的重点,是为他们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愿选择成才方法和方向。我认为,学生如果真正对学中医有兴趣,他会自主选择,他会渐渐走到钻研中医的道路上去。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条件,使中医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反之,如果我们抱着太强的主观意愿设计课程,过分强求学生去学中医,可能适得其反。我们的经验是,往往是那些经过锻炼、磨练的人,才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他也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中医。例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学经典做临床”学习班中,有很多学员就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来学习,而不是单纯要资格。又如,我有几名学生,他们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行医,又回大学来自费读在职研究生,中医临床和理论功底都非常好。, 百拇医药(胥晓琦)
问:中医的发展,是否有赖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
答:首先,我们要看中医基础理论是怎样发展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一突破,整个中医事业就会前进、发展。现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其中,现代医学就是跟随人们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的研究而发展的,每一次基础研究的突破都使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解释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也就导致了基础理论的突破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性质与现代医学不同。一是,中医研究不能脱离临床。中医基础理论中包含有很多人文科学内容,有一些很好的理念,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但不能作用于物。例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很好的预防医学思想,而我们只能在中医临床应用这一思想,并不能根据这一理念研制、生产疫苗,为什么?因为缺少技术环节。从实践来看,临床上主要也是运用经验手段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而中医理论在诊治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因此,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能否突破,大家还在争论之中。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发展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并没有必然联系。
, 百拇医药
问:那么,中医应该怎样开展科研工作?
答: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例如,我对一些针灸研究的课题就持有异议。因为,研究针灸特色不等于必须研究经络,也就是说,先研究扎针灸后研究经络,比先研究经络好。我们强调发挥特色优势,不能脱离临床,就是要研究扎针、研究病人、研究针刺的效果。而研究经络是脱离临床的研究,事实上,在一些经络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人力、财力,并没有得到利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结果。
问:目前的学院式教育,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
答: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需面对现实,明确几方面要点。一是,我们的名老中医是否都对传统文化非常精通?不见得。就是在中医药大学中,有些医术很高明的老先生,不一定读过四书五经;中国早期的著名中医师如华佗,也不是非常精通中国文化。二是,在现代社会冲击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研究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少了,但差距是不是就那么大?事实上,现在很多名老中医、老中医学教师也都不像传统的中医老先生了,所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他们相比,差距并不很大。三是,现在时髦的说法是,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什么是“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难道就是简单地退回传统、重走古人道路吗?中医发展到今天,肯定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在强调中医自身特点的时候,不能不考虑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否则,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中,我们培养出来的中医师就无法生存。我认为,学院教育完全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一些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经过正规培训,后来又在医科大学做了博士后的中年中医师,只是跟过一段不长时间的传统老师,疗效就有很大提高。同时,他们的西医、外语也学得很好。所以,我们不倾向于开办“原汁原味儿”的传统班,即招收十五六岁的学生,从开始就念经书,完全不学西医、外语。我们培养学生的重点,是为他们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愿选择成才方法和方向。我认为,学生如果真正对学中医有兴趣,他会自主选择,他会渐渐走到钻研中医的道路上去。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条件,使中医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反之,如果我们抱着太强的主观意愿设计课程,过分强求学生去学中医,可能适得其反。我们的经验是,往往是那些经过锻炼、磨练的人,才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他也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中医。例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学经典做临床”学习班中,有很多学员就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来学习,而不是单纯要资格。又如,我有几名学生,他们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行医,又回大学来自费读在职研究生,中医临床和理论功底都非常好。, 百拇医药(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