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李文波, 刘 诗
功能性胃肠疾病;针灸;胃肠运动;术后肠麻痹;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李文波,刘诗,通讯作者:,摘要,关键词:,0,引言,1理论和方法,1.1,针灸理论,1.2针灸的实
第1页 |
参见附件(709KB,4页)。
李文波, 刘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22
通讯作者: 刘诗,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shiliugao@yahoo.com
电话: 027-85726381
收稿日期: 2005-10-25 接受日期: 2005-10-31
摘要
针灸在中国已揪验性的应用了数千年,而且在全世界范围越来越广泛的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依据罗马标准,普通人群中一种以上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高达70%以上.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所以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针灸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及可能机制做了一些研究.对探求针刺疗法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潜在治疗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已有的关于针刺疗法对于不同功能性肠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疾病; 针灸; 胃肠运动; 术后肠麻痹;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李文波,刘诗.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14(2):197-200
0 引言
针灸在中国已经应用了2 500多年,并且越来越广泛的被全世界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1,2].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FGID)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依据罗马Ⅱ标准[3],一种以上功能性胃肠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在西方国家估计高达70%[4,5].功能性胃肠疾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6-9],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0-13]. 由于FGID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大部分FG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确切[14],所以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医生和患者都对新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兴趣, 因此,探求针刺疗法对FGID的潜在的治疗作用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不多见.我们回顾了文献中已有的关于针刺疗法对于功能性肠疾病的治疗和机制研究的资料,包括术后肠麻痹,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等疾病,总结了关于针刺疗法对不同功能障°性肠疾病的治疗及其疗效,并对其方法做了初步介绍.
1 理论和方法
1.1 针灸理论针灸是传统中医(TCM)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内在和外在器官组成的动态有机体,通过经络相互连接,而气则随经络运行. 当人体处于平衡状态, 气则运行通畅,构成维持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必需的重要能量来源.穴位是经络上特殊的点, 是气进入, 传出, 交汇, 聚积之处.根据人体内的器官, 主要有12¾脉, 15别络, 沿¾络Ñ行, 共有361个穴位. 健康的机体要求保持和谐的平衡,而经络中能量流的失衡则会导致各种疾病.针灸的基本理论是通过在特定的点,或者与受损脏器相关的经络上数个穴位进行针刺和不同的针法处理,促进能量的流动, 使能量恢复平衡, 从而恢复器官的功能.
1.2 针灸的实施方法通常情况下,针灸是用一根很细的不锈钢针插入穴位,通过手法处理或者电刺激完成的. "手法针灸"包括针灸医生的不同的针法, 如提, 插, 捻,转, 或者不同针法的组合. 不同的针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15].这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方法,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电针术(electroacupuncture,EA)"是通过将针灸针连到一个电脉冲发生器上,通过电脉冲刺激针灸穴位. 电针术的效果似乎更加一致,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 在研究中应用更加普遍[16-19]."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acustimulation, TEAS)"或"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是通过在针灸穴位或者神经区放置皮肤表面电极, 进行电刺激. TEAS和TENS很相似,因为针灸穴位很多是沿神经区域分布的,因此我们也回顾了一些TENS的研究[20-22].针灸的其他方法包括艾灸, 针压法, 激光辐射,电磁波刺激穴位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