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余小倩
许多公司积极培养员工信任感。
在一次培训会上,培训师问一群CEO:你们相信你们的下属吗?回答:
不信任。那你们信任你们的孩子吗?回答:不信任,一会儿没在家他就上网打游戏。你们的配偶相信你们吗?回答还是不信任,结婚20年了,还搜我的钱包,生怕我去做什么坏事了……
这个真实的小片断,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间互不信任,消费者和商家互不信任,同事朋友间互不信任,甚至是一家人之间也互相不信任。现在,“信任”也像其他美好的品质一样,成了社会的稀缺资源。
我们的信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信任是种心理需要
, 百拇医药
社会学家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相互了解,因而要进行交易,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存在交易,也就没有市场。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除了要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人最重要的需要是与他人形成一种彼此联系、彼此认可、坦诚沟通、可以信赖的关系。没有信任关系,我们就无从获得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学家罗维尔的研究发现,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一般生活幸福,易为他人喜欢和尊重,并且多半会给他人提供机会,对他人的权利和价值比较尊重;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很少有内心冲突、精神失常或适应不良,愿意结识朋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试想,一个永远都在惶恐别人害自己,永远都在战战兢兢地提防着外界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呢?信任,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有些性格会导致不信任
, 百拇医药
人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不容易信任别人。有时,即使对方的品质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也会因为从前经历过的伤害而变得敏感、多疑、紧张,害怕别人背叛。这样的恐惧感会为这段关系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一方觉得紧张,另一方觉得被囚困住。
缺乏自信也会导致不信任。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会轻易去信任和授权别人的。一个老怀疑下属会把事情办砸而事必躬亲的上司,是一个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没有信心的上司;一个老怀疑自己的配偶会有出轨行为的人,是一个对自己的婚姻没有信心的丈夫或妻子;一个老怀疑孩子会偷玩电脑的人,是一个对自己的教育没有信心的父母。一个人需要有勇气和自信,才可以对他人有足够的信任,敢于放手。
除此之外,信任机制也很重要。守信必然是有长期效应的,而在信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守信得不到什么报偿,而不守信则会取得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效应。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让守信的行为得到奖赏,失信的行为受到严惩,失信行为才能减少。
, 百拇医药
信任有个过程
经济学家利维克和邦克提出了一个信任形成发展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以个人对交往中得失结果的精确计算为基础;第二阶段以个人对交往对象的认知了解为基础;第三阶段以交往双方在感情及认知上的相互认同为基础。只有在第三阶段上,交往双方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并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信任。
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信任是一个不断建立的过程。一段关系从最开始建立起,关系中的人彼此就在不断地评估。先是工具性的评估,一个从来不肯吃亏的人,或者老是想欺诈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会失去信任。第二阶段则是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继续评估,每一次诚信、正直的品质都会加深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只有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考验,对方才可能在感情和认知上认同你,认为你是一个可信的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