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923
政策利好催高药业股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期(总第2262期 2006.01.20)
     板块轮动格局正在形成,资源类个股因能源紧张等因素影响,已经将领涨的接力棒交到了医药股的手中

    有关部门表示,“十一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这一行业政策的利好面,使得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将有机会继续高速增长。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彦明表示,2006年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和医保参保范围等方面都看点十足,将构成行业回暖的拐点因素。

    近期大盘的低开高走,蓝筹股及价值成长股主导领涨,医药板块中的天坛生物、浙江医药、昆明制药等均大幅上涨,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投资热度正在不断升温。

    品牌是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科技发展创造了技术支持、人口老龄化而增加的庞大消费群体、医疗福利政策的大笔买单,成就了医药行业成为朝阳行业的基础。同时,禽流感疫情也为中药、生物制药中的疫苗及诊断试剂细分行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机遇。
, 百拇医药
    品牌中药仍是优良的价值防御型品种,品牌中药上市公司普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如云南白药、同仁堂等品牌中药股,在几年熊市中依然能保持顽强的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成药的销售净利率较高,其投资回报明显高于原料药和化学制剂。

    深圳国诚投资顾问唐汉搏指出,拥有强势地位的中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并有望成为国际药品市场的新贵。其中,主营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单品销售额连续3年超过10亿元的天士力;拥有众多驰名品牌、国内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商广州药业,拥有脉络宁注射液等重点名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陵药业以及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基地白云山等绩优公司,或将成为先行跨越拐点的领军企业。

    创新是关键

    制药行业涉及到药品的发现、研发、生产和营销4个环节,全球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研发能力与营销能力并重,而重营销、轻研发是使得国内药企普遍陷入同质化竞争泥潭的主要因素。未来药业将以自主创新能力来衡量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旦推出富有前景的产品,将有望成为价值攀升的导火索。
, 百拇医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见图),预计2005年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将有可能达到4,037亿元(不含医疗器械),同比增长25.66%,比2004年的同比增长率17.39%有较大提高。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过度竞争,特色经营,并购做强,品种优先”的长期运行态势。药品定价中的差比价原则、抗生素已达到限价的极点、普药竞争的白热化和招标采购的成熟有效等因素将促使行业价值增值环节从营销到研发的转移。

    目前,已有少数化学药企业正在凭借自身研发能力、技术壁垒等核心竞争力,不断改造老产品、推出新产品,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如生产应用领域十分广阔的新型辅酶类添加剂FED的浙江医药、近年来疫苗系列销售增长明显的天坛生物、获得青蒿素国际订单的昆明制药,将成为医药行情领涨的主力军。

    成长是动力

    据了解,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总市值约为25,000亿美元,占全球资本市场总市值的12%左右,较多数行业而言,是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医疗产业成长性的良好预期。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成长型的医药公司较之其他医药企业更易受到大资金的青睐,尤其是生物制药股中的龙头品种。目前生物制药子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盈利能力强,特别是前两年上市的次新生物制药股,其募集资金项目将集中于今明两年显现效益,如国内血液制品龙头公司华兰生物、国内最大诊断试剂生产商科华生物,以及在基因工程制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鹭药业。

    刘彦明认为,医药行业多年来的利润增长指标一直滞后于收入增长的局面,将在今年有所改观。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最终将建立制药上市公司以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品种创新为导向的战略目标,而国内医药市场的高成长性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实现长期价值回报。

    资本作支撑

    在行业政策利好面下,资本市场将成为支撑医药产业运营的资金主力,以市场化的手段加速医药行业回暖行情。

    ——对医药产业评价将由量转化为质。如修正药业等国内绩优企业的上市为医药板块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全流通后医药上市公司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有所改善,增量资金的大举介入将最终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
, 百拇医药
    ——研发型企业将成为投资新宠。今年开始执行的新《公司法》和《证券法》使得市场化发行机制更趋完善,对于那些能够体现良好成长性、拥有自主研发创新性的研发型企业,行业政策也有不少倾斜。而未来研发型企业与拥有广泛的营销渠道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盟和并购将成为主流。

    ——并购成为做强的有效手段。现有的医药并购案例多以做大为目的,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较低,现有并购的目的往往在于收购已严重过剩品种的产能,收购企业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往往引发资金链断裂等危机,品种优先、并购做强的产业整合策略将依靠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举措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感谢银河证券刘彦明对本文的贡献)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9期, 百拇医药(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