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859273
穿孔素在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
穿孔素,1穿孔素的蛋白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2穿孔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3穿孔素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4结语,【参考文献】
     穿孔素(perforin)主要存在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和自然杀伤细胞(NK)中,是一种融细胞蛋白,当CTLs被激活以后就会释放穿孔素。穿孔素插入靶细胞膜上形成的跨膜通道,引起细胞渗透性的改变,钙离子的内流和能量的耗竭,导致靶细胞融解和细胞死亡。同时,穿孔素形成的跨膜通道可以引起颗粒酶(granzyme)B进入靶细胞,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1]。在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特异性的CTLs细胞应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重要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穿孔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将就穿孔素的蛋白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穿孔素在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穿孔素的蛋白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穿孔素在非还原状态下,分子量为60~65kD,还原状态下为70kD。在酸性环境中非活性前体C-末端可发生裂解形成60kD的活性形式。穿孔素全长由534个氨基酸组成,成熟前在N端还含有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引导肽。穿孔素分子内部190~203位氨基酸能够形成双歧性α螺旋结构,356-386位氨基酸残基为富含半胱氨酸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前体区域。44~410位约370个氨基酸顺序与补体成分C7、C8α、C8β和C9有同源性。穿孔素与C7、C8α、C8β和C9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与C7的同源性为19%,与C8α为21%,与C8β和C9为17%。穿孔素的338-519位氨基酸残基折叠成8个β片层结构,末端是与δ磷脂酶C(PLC-δ)类似的C2功能域,含3个Ca2+结合位点,能够与靶细胞膜中的磷脂结合。

    穿孔素主要是由CTLs和NK细胞表达和分泌的,但CD4+T细胞也有穿孔素的表达,当CD4+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可向局部释放穿孔素[2]。穿孔素的表达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IL-1、IL-2、IL-6、IL-7、IL-12、干扰素(INF)α/β等都能够增加穿孔素的表达和分泌,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抑制其表达[3]。

    当CTLs被激活后,细胞质内的毒性颗粒借助微管作用被集中到靶细胞的一侧,并被释放到靶细胞与CTLs结合处的间隙中,穿孔素在Ca2+的作用下,嵌入靶细胞膜的双层磷脂中,形成管状的多聚穿孔素。后者约含12~16个穿孔素分子,分子量可达1000kDa。多聚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的跨膜管状结构平均内径为16nm,从而使细胞外的水分进入细胞内,一些电解质和大分子物质流出胞外,靶细胞终因渗透压改变而溶解死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