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其它类 > 正文
编号:10860739
《中国民间刺血术》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50kb)。

    中 国 民 间 刺 血 术(节选)

    刘少林 刘光瑞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4月第一版

    第一章 双针一罐

    第一节 三棱针刺血

    二、刺法

    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

    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

    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

    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

    六、注意事项

    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第二节 梅花针刺血疗法

    第三节 拔罐疗法

    第二章 辨血论

    第一节 辨血

    五、气血与经络

    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

    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

    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

    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

    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

    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

    第二节 辨血色

    一、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

    三、血呈淡红黄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黄色,多为风湿痹症。

    四、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

    第三节 辨刺血时血的动态

    一、出血清淡难凝

    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二、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

    三、出血缓慢

    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

    四、出血急促

    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

    第四节 辨其它

    一、血挟脓汁

    凡在针刺部位出现脓血,多因外伤后恶毒犯内或长久内伤化脓所致。施治中多以刺脓排毒为主,在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

    二、粘性白液

    凡在四缝穴、背心、胸部、鱼际等处挑刺出白色粘性液体,多因小儿疳积、水谷运化失调,气血机能不畅,局部络脉供血不足所致。针刺四缝穴等处,可以起到调脾胃补虚损的功效。

    三、白色粉质物......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民间中往往用挑刺挤压除去肿结,消除后,就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7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贴于患处,不几日肿结会重新长起来。

    四、透明性水液......此病多为浮肿。......此证不应多泻,可配合药物治疗。

    五、水珠悬罐......这种现象多属体内寒湿过重。......凡以上现象,临床上多采用走罐法驱寒邪,留罐法泻风湿。

    六、罐中气暖.....则此种情况,是多因体内湿热过重。湿热入里,行之经络血脉,则多发于手心、脚心、背心皮肤湿润。因湿热过重常出现头痛、发热、身重而痛,腹泻食少,腰酸背痛等。......临床上泻湿热,多在手心、脚心、大椎、命门、委中、承山、脐中等处。

    第三章 常用刺血经穴

    第四章 常用刺血经外奇穴

    第五章 常见病刺血验方

    第一节 急救刺血

    一、昏迷、休克

    昏迷形成的病因比较多,如脑疾病、中毒等,严重时,用各种强刺激均无反应,意识完全丧失。

    引起休克的原因也很多,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唇绀,血压下降,脉细无力,意识障碍等。

    【治疗】

    人中、十宣、中冲,三棱针放血。

    大椎,火罐拔吸2分钟。

    从印堂-百会,印堂-太阳,梅花针循经弹刺出血。

    【附方】

    人中、太阳、百会、涌泉、内关、足三里,放血,以上穴位间隔1小时后再刺。

    【土方】

    用小刀片或竹尖针刺十宣穴,放出血。

    一般昏迷、休克可用缝纫针、大头针等针具轻微点刺人中穴,然后手挤捏人中出血。

    【病例】

    苏XX,男,37岁,系由重庆到成都的火车上一旅客,1982年4月8日急诊。

    他人代诉:在车上突然昏迷,不知人事。

    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细无力。

    论断:昏迷、休克。

    治则:救逆回阳。

    治法:用三棱针点刺人中、十宣、中冲出血,然后用指点揉人中、百会、外关、内关、合谷穴,术后,病人立愈。

    二、中暑

    中暑一般是夏季出现的疾病,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凡遇中暑患者,应迅速将病人扶(或抬)至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擦干汗水,用风扇驱热,并喝一些淡盐水或冷饮。如果中暑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可采用针刺放血疗法。

    【治疗】

    中冲、委中、十宣、三棱针放血。

    大椎、命门、委中,火罐拔吸2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1、人中、十宣、十二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5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