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7693
“组分中药学”假说的构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近年来,从国内期刊发表的文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于中药领域的情况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仍集中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验证其生物活性方面。但纵观有关中药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这是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因为如果不将目前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那么所有研究终是一盘散沙。而且要想使中药为西方社会所广泛接受,就必须创新中药理论,在新的现代中药理论指导下研发中药。

    众所周知,中药成分复杂,活性成分与非活性成分混为一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问题简化。经过多年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的积累,现阶段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单味中药和复方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包括已分析鉴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生命科学观点来寻求二者的关系,尝试用现代生命科学语言来阐述中药,并指导中药的研究。

    1.组分中药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背景
, http://www.100md.com
    1.1 中药化学研究

    当前,中药化学研究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中药成分的科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448)究,包括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药理作用,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目前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仍相对滞后,对中药和复方的物质基础以及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中药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具体哪些成分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有哪些,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关系如何,以及对药效的影响如何等许多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用化学方法分离中药有效部位、组分或成分,进行配伍组合及疗效比较,对于组成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或某种疗效更为突出的现代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药药理研究

    分子生物学的渗透与现代多学科生物技术的运用带动了中药基础药理研究的发展,众多生物新技术如膜片钳、基因钳、基因芯片、毛细管电泳、mRNA基因差示分析等技术被应用于中药基础药理研究中,推动了中药药理的发展,在中药的功效和作用规律、机理方面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经验。但这些结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中药粗制剂的研究,对单一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
, 百拇医药
    1.3中药配伍理论研究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中药的特点之一是中药配伍理论,较经典的包括“君臣佐使”理论和“七情合和”理论。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中药的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黄氏等研究了由不同剂量黄芪所组成的防己黄芪汤的药理作用来寻求方中药物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刘氏等”运用药对配伍理论研究了六味地黄汤全方及一补一泻、三补三泻等不同药对的药理作用。开展中药的现代配伍研究,不仅要观察和描述现象,更要解释和说明本质。余氏等提出的以化学成分为核心的方剂配伍“化学成分合和假说”,陈氏等提出的从化学入手,通过药物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来阐释配伍规律,其核心思想均是从物质基础的变化(化学成分间的配比变化、用药前后成分的变化等)角度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因此,用现代生命科学的语言来阐明中药的配伍规律,解析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有生物活性中药组分的配伍规律将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1.4组分中药学概念的提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生命科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等中药学科多年的基础研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等已为中药新理论做好了准备。“组分”这一名词近年来散见于中药学领域的各种文献,中药是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这一理念也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即是其所含的有效组分,但一种中药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多种组分,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协同-拮抗:一一对应、一对多抑或是多对一;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组分中药学理论,将药理作用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或多种有效组分结合起来,研发中药新药或降低毒性、不良反应等。

    2.组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2.1组分中药学的概念

    组分中药学是指中药由各种不同组分组成,既包括有效组分,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等,又含有大量无效组分或微效组分,如鞣质、多糖类、蛋白质类等成分。而对于中药的研究其本质即是对这些不同组分的研究。在这里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药组分,既可以将一味中药看作是一种组分,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类成分或某一中药的具体某一成分。例如:人参是一味中药材,它含有人参皂苷类、人参多糖类、人参多肽类、聚乙炔醇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具体来讲,人参皂苷类又包括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3等。对中药的认识有些类似于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过程,从分子到原子再到质子、中子等微粒子的过程,对其功能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引进“组分中药学”这一概念。
, 百拇医药
    2.2组分中药学研究的构想

    2.2.1单味中药组分的研究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和无效成分。有效成分指药材中起主要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苷类、挥发油等;辅助成分指本身无药效,但能增加或缓和有效成分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加制剂的稳定性等作用,如有机酸、蛋白质等。目前中药制剂的有效组分主要为:中药原药材提取物的全成分、中药生药的某一类提取物以及中药原药材提取物中的某一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中药组分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今天认为的无效组分或许某天会成为有效组分。

    2.2.2 复方中药有效组分的研究

    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均是通过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作用,即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综合调节作用或双向调整作用,但其深层次的本质是什么,是中药的多成分,这也正是中药有别于西药之处。为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君药为重点,功能主治为依据,药理效应及效应成分为核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阐明中药不同配伍与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药效增强和毒性降低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但应该看到,复方中药有效组分的研究可谓依然任重道远。
, http://www.100md.com
    2.2.3 中药有效组分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首先对以往的中药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掌握目前所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中药组分,建立具有生物活性的中药组分库。同时结合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对目前新分离的中药组分进行生物活性筛选,进而在细胞、器官及整体动物实验中验证,并进行机理研究。

    2.2.4 现代中药的新配方模式一中药有效组分配比研究

    现代医学临床上也在大量使用复方药物或联合用药治疗疾病,与中药的配伍相比,现代医学复方药物或联合用药,药物组成简单明了,药效及其作用机理明确。这对于中药配伍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中药为多种组分、可通过多层次、多靶点发挥药效,往往一个处方甚或某一单味中药即可治疗多种疾病,从某个角度讲,可以看作是多个化学药的联合用药。但与西药相比,其相同剂量下又很难达到西药的药效水平,其原因有二:其一可能是该中药或复方中治疗该病的主要组分未达到剂量;其二可能是药物的相应组分在某一固定比例时才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中的多组分多是发挥协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其药效的产生是一个综合效应,这是中药配伍理论的优势所在,是中医药研究不同于西医药的地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理论。中药有效组分配比研究就是从中药组分水平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阐明中药的药效与中药不同组分配比的关系,揭示中药不同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药效产生的关系。它有别于以往只研究中药的化学组成及其与药效的关系,而是运用中医传统理论的精髓一配伍理论,来研究中药不同组分比例的药效变化或不同中药组分的配比关系,从而为中药的研究拓宽思路。

    组分配比的含义是指大至一味中药可看作是一种组分,往小里说,中药的某一类成分以及中药的某一单体成分是一组分,这也很符合中医的哲学思想。宏观角度讲,中药组分配比研究包括了传统的中药配伍研究,但在这里主要讨论和研究的是后两者,即某类成分之间或某些单体成分之间的配比关系对药效的影响。同样,组分配比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药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毒、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为研制现代中药奠定基础。

, 百拇医药     组分配比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中药的配伍原理及应用(传统中医药理论);②中药组分(某一类成分)的配比原理及药物效应(中药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中药药理学);③中药单体成分的配比原理及药物效应(中药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中药药理学)。

     3.组分中药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组分的基础研究

    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及中药复方的各组分,原则是分离的越细致越好,因为这样才便于从根本上阐明中药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分离的各组分进行生物活性筛选,明确具有生物活性的各组分,建立中药组分库。

    3.2中药组分配比研究

    中药的临床疗效取决于其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的含量及其组成比例,其中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同一处方,随组成药味量的不同,其功效也将发生变化,这也许是中医历来有“传方不传量”之秘诀的原因所在。国内学者在对中药有效组分配比药效研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李氏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丹皮提取物与薄荷油的最佳配比进行了研究,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并认为用均匀设计方法结合有关的药效学模型筛选药物之间的理论最佳配比,是中药新药开发的一个新方向。但从整体情况看来,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系统,应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开展配比研究:单味中药各有效组分间的配比研究(按传统中医理论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复方中药各有效组分间的配比研究,经典药对主要有效组分问的配比研究,经典方中君、臣、佐、使药主要有效组分问的配比研究等。尤其是对后二者的研究。应该认识到,通过对药对和经典方的研究,有利于举一反三,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和揭示药效物质基础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3.3组分中药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组分中药学?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单味药、经典药对、经方以及组分等开展了比较多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药效学评价来探索中药的配伍规律,在这方面国内应用最多的是药昧加减法(单用及两药合并之药效比较)。对于数据的处理,除一般的t检验、x2检验、F检验外,有学者应用改良等效半量公式(Bvrgi公式)来研究中药配伍后药效相加、协同或拮抗的关系,但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普遍应用较少。而国外对合并用药时药物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很多将药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紧密结合来评价两味药物相互作用(协同、相加或拮抗等)的新方法,如the interaction index approach[u],the median-effect method the method of Prichard and Shipman the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 of Machado and R0binson等。如何借用这些方法来开展组分中药学的研究,以及建立更加适合小药配伍理论的研究方法将是我们急需进行的工作。
, 百拇医药
    4.组分中药学理论的创新性、可行性

    组分中药学理论有别于以往的中草药化学、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传统的中药学,是基于中药及复方是一个复杂的组分体系认识的基础上,“组分”的概念有别于化学成分,又与化学成分密不可分,是对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的一种新的描述。具有生物活性的中药组分配比研究所采用的化学、药理学、数学分析手段等均有较成熟的方法,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在方法学上是可行的。

    5.结论

    组分中药学的研究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国外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国内在这方面已有学者涉足,但其指导思想完全不同,更未上升到理论水平。组分中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重点对中药组分间不同配比与药理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

    组分中药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都是一个创新、一个突破。任何一项与传统相关的方法与理论的重大改革,其新的方法和观点都不可能普遍被接受,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需要实践来证明,组分中药学也不例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