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医药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在上游原材料高企、政策变动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医药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由于医药行业属于防御性行业,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因此,在即将到来的2006年,全行业或将维持10%~20%的增长速度,并将呈现五大趋势,而未来医药行业的投资方向及热点或将蕴含其中。
趋势之一:降价之手牵引市场
抗感染药物一直是降价的重点。价格较高的高档头孢及沙星类药物等成为调整的对象,但由于短期内一时难有其他替代产品,因此因降价而导致销售量下降的可能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进一步来看,涉及降价的药品的利润率会明显下降,但是降价后存在放量的可能性,这使得降价的负面影响将得到部分抵消。
笔者认为,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可以预见,政府将继续强化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 http://www.100md.com
同时,国家发改委9月28日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按这些药品现在的销售量测算,降价金额约40亿元。之所以选择这22种药品降价,是因为这些药品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价格虚高空间较大,也是各方面反映较集中的品种。发改委强调,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干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
可见,国家降价之手将引导市场价格重心继续出现下行趋势。
趋势之二:第三终端成为焦点
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使农村市场这一"第三终端"成为新热点。由于农村市场的药品零售尚处于"荒芜"状态,留给药企发挥的空间较大。预计到2006年,低价药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比例将由现在的不足10%上升至60%。同时,由于农村市场销售网点过于分散,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大范围铺点势必造成管理混乱,为此药企需要进行分层次设点。目前,白云山等中药企业将其下一个营销重点放在农村,板蓝根、复方丹参片等低价产品正在向中等城市、县城甚至村镇销售网络渗透。
, 百拇医药
除东盛、康恩贝等国内大型药企,就连辉瑞、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等外资药企也开始对第三终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安杨森宣称其OTC产品里有60%以上的销量来自于第三终端;中美史克则已经制定"水银计划",开始着手农村市场开发的试点工作。
但是,在农村市场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区域广、消费水平低、产品销量低,医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时必须具备一定实力,且在农村市场推广的单个产品的销量至少达到500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或许存在不小的难度。
趋势之三:全球研发关注中国
近年来,GSK、罗氏、诺和诺德等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前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我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不多。除了GSK、罗氏、诺和诺德之外,还有阿斯利康、礼来等屈指可数的几家。预计2006年这种趋势仍将延续。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目前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行动已经完成,跨国公司从现在开始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资源成为跨国制药公司瞄准的"猎物":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低得多,且中国的临床成本也相对很低,总体算下来,将可以节约一笔可观的成本。 以礼来落户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该区域正在逐步演变为外资研发进入中国的桥头堡,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药谷"。张江"药谷"之所以如此吸引跨国药企,是因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均已入驻,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也往这里聚集了大量研发资源,张江"药谷"的新药研发机构已从去年的"一所六中心"拓展为如今的一所一校和27家研发机构。预计2006年还将出现更大规模的药企研发基地转移的趋势。
趋势之四:OTC市场龙争虎斗
, 百拇医药
2006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零售OTC市场的增长。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医疗保险目录里一般见不到OTC的影子,而在我国新公布的医保目录中,OTC品种大约占20%。OTC进入公费医疗必然推动该市场火爆局面的形成。而今年药品分类管理的加强无疑能为OTC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近期SFDA又发布了无极膏等32种药品(其中化学药品12种,中成药20种)转换为非处方药的通知。今后,SFDA将继续完善OTC目录,并将专家遴选、自上而下公布的形式改为"由企业自行申报,凡是符合OTC品种标准的,均准予其进入OTC目录"。总之,我国OTC市场将迎来良好的前景。
正因为国内市场诱人的OTC市场盛宴,全球医药大鳄们早已将此纳入各自的捕猎计划中,各色OTC攻略在我国频频发动。早期潜入的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等已占有一杯羹,感康、达克宁、施尔康等OTC药在国内已是妇孺皆知。它们的成功更坚定了后来者的信心:德国默克宣布启动中国市场的OTC项目;罗氏将中国纳入OTC全球10大核心国家之一,计划今后3年在中国的OTC销售年增长50%,到2008年达到10亿元规模;香港最大的OTC生产商乐信药业与美国雅来制药联手开拓国内OTC市场;此外,诺华公司整合旗下的"扶他林"系列品牌,标志着诺华将发力中国OTC市场……随着各外企纷纷启动并预热OTC市场,2006年中国OTC市场将出现一大批新的大品牌,并很有可能迎来新一轮OTC市场的激烈竞争。
, http://www.100md.com
趋势之五:植物提取物成新方向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大类。其中,植物提取物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外向型产业。 随着国际上天然植物药的兴起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主要原料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在我国催生了一大批提取物生产厂家。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还有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国内植提企业数量虽然为数不少,但有规模、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仅有几家,多数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的理事或会员单位,集中分布在几个资源较丰富的省区,比如浙江、陕西、湖南等。
作为医药行业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植物提取物产业或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所在,成为改变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路径的力量之一。, http://www.100md.com
趋势之一:降价之手牵引市场
抗感染药物一直是降价的重点。价格较高的高档头孢及沙星类药物等成为调整的对象,但由于短期内一时难有其他替代产品,因此因降价而导致销售量下降的可能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进一步来看,涉及降价的药品的利润率会明显下降,但是降价后存在放量的可能性,这使得降价的负面影响将得到部分抵消。
笔者认为,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可以预见,政府将继续强化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 http://www.100md.com
同时,国家发改委9月28日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按这些药品现在的销售量测算,降价金额约40亿元。之所以选择这22种药品降价,是因为这些药品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价格虚高空间较大,也是各方面反映较集中的品种。发改委强调,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加强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干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
可见,国家降价之手将引导市场价格重心继续出现下行趋势。
趋势之二:第三终端成为焦点
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使农村市场这一"第三终端"成为新热点。由于农村市场的药品零售尚处于"荒芜"状态,留给药企发挥的空间较大。预计到2006年,低价药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比例将由现在的不足10%上升至60%。同时,由于农村市场销售网点过于分散,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大范围铺点势必造成管理混乱,为此药企需要进行分层次设点。目前,白云山等中药企业将其下一个营销重点放在农村,板蓝根、复方丹参片等低价产品正在向中等城市、县城甚至村镇销售网络渗透。
, 百拇医药
除东盛、康恩贝等国内大型药企,就连辉瑞、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等外资药企也开始对第三终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安杨森宣称其OTC产品里有60%以上的销量来自于第三终端;中美史克则已经制定"水银计划",开始着手农村市场开发的试点工作。
但是,在农村市场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区域广、消费水平低、产品销量低,医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时必须具备一定实力,且在农村市场推广的单个产品的销量至少达到500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或许存在不小的难度。
趋势之三:全球研发关注中国
近年来,GSK、罗氏、诺和诺德等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前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我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不多。除了GSK、罗氏、诺和诺德之外,还有阿斯利康、礼来等屈指可数的几家。预计2006年这种趋势仍将延续。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目前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行动已经完成,跨国公司从现在开始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资源成为跨国制药公司瞄准的"猎物":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低得多,且中国的临床成本也相对很低,总体算下来,将可以节约一笔可观的成本。 以礼来落户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该区域正在逐步演变为外资研发进入中国的桥头堡,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药谷"。张江"药谷"之所以如此吸引跨国药企,是因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均已入驻,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也往这里聚集了大量研发资源,张江"药谷"的新药研发机构已从去年的"一所六中心"拓展为如今的一所一校和27家研发机构。预计2006年还将出现更大规模的药企研发基地转移的趋势。
趋势之四:OTC市场龙争虎斗
, 百拇医药
2006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零售OTC市场的增长。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医疗保险目录里一般见不到OTC的影子,而在我国新公布的医保目录中,OTC品种大约占20%。OTC进入公费医疗必然推动该市场火爆局面的形成。而今年药品分类管理的加强无疑能为OTC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近期SFDA又发布了无极膏等32种药品(其中化学药品12种,中成药20种)转换为非处方药的通知。今后,SFDA将继续完善OTC目录,并将专家遴选、自上而下公布的形式改为"由企业自行申报,凡是符合OTC品种标准的,均准予其进入OTC目录"。总之,我国OTC市场将迎来良好的前景。
正因为国内市场诱人的OTC市场盛宴,全球医药大鳄们早已将此纳入各自的捕猎计划中,各色OTC攻略在我国频频发动。早期潜入的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上海施贵宝等已占有一杯羹,感康、达克宁、施尔康等OTC药在国内已是妇孺皆知。它们的成功更坚定了后来者的信心:德国默克宣布启动中国市场的OTC项目;罗氏将中国纳入OTC全球10大核心国家之一,计划今后3年在中国的OTC销售年增长50%,到2008年达到10亿元规模;香港最大的OTC生产商乐信药业与美国雅来制药联手开拓国内OTC市场;此外,诺华公司整合旗下的"扶他林"系列品牌,标志着诺华将发力中国OTC市场……随着各外企纷纷启动并预热OTC市场,2006年中国OTC市场将出现一大批新的大品牌,并很有可能迎来新一轮OTC市场的激烈竞争。
, http://www.100md.com
趋势之五:植物提取物成新方向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三大类。其中,植物提取物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外向型产业。 随着国际上天然植物药的兴起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主要原料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在我国催生了一大批提取物生产厂家。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还有不少中成药、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也生产提取物。国内植提企业数量虽然为数不少,但有规模、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仅有几家,多数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的理事或会员单位,集中分布在几个资源较丰富的省区,比如浙江、陕西、湖南等。
作为医药行业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植物提取物产业或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所在,成为改变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路径的力量之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