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7497
世界食品药品监管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美国:严防病从口入,俄罗斯:为生物滋补品贴上“非药”标签,法国:药品安全管理有特色,德国:挤掉药品宣传中的“水分”,日本:食品安全有法可依
     美国:严防病从口入

    曾经有人说,在美国你不用怕吃的东西不安全。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美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拥有出色的记录,民众对食品放心度普遍较高,却是事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围绕着“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流程,重点抓可能通过日常饮食渠道危害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美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整套严密监管体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机构在食品安全标准制订、审查批准和市场规范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已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然而,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经过分析后认为,在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问题上,美国仍面临着不少挑战。

    美国有关专家指出,现阶段已识别出的食源性病菌数量比50年前增加了5倍。据统计,美国每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目前约在7600万例左右,平均每年有约5000人因通过饮食感染病菌而死亡。另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外出吃东西,对成品食物的依赖性在增大,这使得在食品加工、消费环节中感染病菌的风险加大,客观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有鉴于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制订了针对食源性疾病的新策略:以预防为核心,全面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和先进的食品质量控制理念,加强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网络的建设,目的是将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对食源性疾病进行控制。

    美国多家联邦政府机构于1995年联合推出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此前,美国监测食源性疾病主要采取层层上报的办法,由地方公共卫生实验室向州政府卫生部门报告,然后再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汇总,但这套体系的漏报率比较高。新建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由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具体负责。卫生官员会定期地主动与各实验室联系,在发现新病例后通过电子化手段快速报告给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目前已有10个州的450多家实验室进入了这套系统,它的监测对象包括7种细菌和2种寄生虫,涵盖人群占美国总人口的14%左右。新网络在快速确定食源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传播路线等方面已开始体现出它的优势。

    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还与其他部门合作,于1996年正式启动了可对食源性病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的电子化全国性网络。这套系统采用了名为“脉动场凝胶电泳”的DNA指纹图谱鉴定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可疑食品中分离出的细菌亚型和来自患者的细菌亚型进行比较,确定二者是否同源,从而大大提高对食源性疾病快速诊断和溯源的能力。目前,美国50个州的公共卫生实验室都有计算机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中央计算机实现联网,这套电子化系统不仅能及早快速识别出食源性疾病的源头,而且还可以对跨地区的疫情进行调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