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6668
陆科阂倾注苗族医药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2期
     我国第一部全面概述苗族医学理论体系、苗医病理、病症和诊治技术、临床经验以及苗族药物的《苗族医学》专著书稿,日前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审稿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全书采用苗汉对照的表述方法,有利传承和推广,编辑条理清楚,体例规范,文理通顺,内容丰富,系统翔实,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苗族医药专著。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苗族的祖先创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经验,形成了2纲(冷病、热病)、5经(冷经、热经、快经、慢经、半边经)、36个大症、72疾、108小症和49翻,基本上形成了纲、经、症、疾的医学理论模式。苗医认为: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物质的主要成份,人的生、老、病、死都与气、血、水密切相关。其中气和血是生命之本,力量之源。即苗医在辨病识症中强调要判明病变是在气、血、水或者在“两伤”或“三伤”。然后对症治疗,采取“补”或“祛”等处方进行用药。苗族还应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将复杂的疾病和数千种苗药、纷繁的致病因素、各种疾患的后果等,高度地概括为冷病、热病;冷药、热药;外伤、内损等。在疾病诊断方法上,注意发病的季节、天气、场合等。
, 百拇医药
    苗医在疾病分类及命名方面,采用了归类法、比象法、病灶色泽、病因等进行命名;在用药方面,单方不少,确实是“苗药三千,单方八百”。通过分为冷病、热病和冷药、热药之后,一般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苗族医药独具特色,是目前苗药容易被人们亲睐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传统的苗族医药理论过去大多分散在苗族民间,多在苗族医生的口传心授之中,没有文献记载,几乎失传。经作者历时14年时间,走遍省内外苗族聚居地,调查发掘和收集整理,又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验证,还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部分药物进行药理、毒理试验之后,才收载入《苗族医学》文献之中。

    《苗族医学》全书分上、中、下三个部份,上篇为苗族医学理论,中篇为苗医篇、下篇为苗药篇。上篇全面论述了苗族医药简史、苗医学术思想和数千年来形成的2纲、5经、36症、72疾、108个小症和49翻的医学理论模式。中篇全面叙述了36症、72疾、108个小症的病由、病因、病症属经、识病方法、治病原则、用方、用药、方解等。下篇为苗药的植物形态、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性味属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全书应用汉语音译、意译,与苗语相结合进行编写,并配以300余幅苗药彩色图谱。
, 百拇医药
    完成这部书稿的是黔东南州一位年逾古稀、在国内有较大声誉的民族医药专家、原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陆科闵主任医师。他1949年8月毕业于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同年11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医学专科学校,1952年6月毕业后,先后到省军区医疗卫生处、贵州省防疫站从事医务和疾病预防工作。1956年黔东南州遭遇疟疾、天花等传染病大爆发而医务人员奇缺时,陆科闵毅然申请调到州防疫站工作,1984年发起并组建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后,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医药的研究之中。编著出版了《苗族药物集》、《侗族医学》等专著,1991年退休后,还继续从事苗族医药的科研工作。自费走遍了省内外的苗族聚居地,调查、收集、记录了200余万字的苗族传统医药资料。先后研制了三个获得贵州省民族药准字号的苗药。

    垂暮之年,陆科闵欲把自己多年深入调查发掘、整理、研究的苗族医药理论和临床技术、经验总结出来,编成专著,以传后世。这一想法得到州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后,他谐同夫人王福荣历时2年的时间,夜以继日地精心编纂,六易其稿,用心血写成了这部100余万字的历史性专著。D4, http://www.100md.com(黄仁健 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