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58611
保健酒 喝出健康最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2.06
     酒在聚会宴请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免不了斟酒相敬。越来越多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开始青睐对身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酒,无论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保健酒,还是很多酒楼餐馆出售的自制散装保健酒,您在尽兴畅饮时,可不能把健康抛在脑后。

    ■饮用不当损害健康

    某公司经理季先生因业务繁忙,连日来感到精神不佳,体虚乏力。听朋友介绍说,每天喝点保健酒,体力和精神会有所改善,季先生就到商店买了一瓶有“舒筋活络、提神健体”功能的保健酒。季先生注意到该保健酒标签上只标有产品功效,无饮用禁忌提示,就每天都喝2两。不料3天后,他感到身体燥热,口干舌燥,且整晚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第四天早晨,竟然口舌生疮,鼻腔流血。季先生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温燥的保健酒很容易上火,你这种体质每天都喝2两保健酒,身体肯定会上火。”

    朱女士患有严重的胃病。今年元旦,她在某酒楼宴请客户时,听说该酒楼有一种自制的低度保健酒专供女士饮用。于是,朱女士就在宴席上喝了几杯“养颜酒”。没想到当晚10时,朱女士忽然觉得头晕,接着腹痛呕吐,呕吐物中还带血。凌晨时分,朱女士竟然处于昏迷状态。家人送她去医院后,医生的诊断结果为胃部出血。朱女士告诉医生,她喝了用党参、鹿茸、桂圆、当归等泡制而成的保健酒才出现身体不适的。“酒楼服务员说,保健酒的主要作用是养颜保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我才喝的。”朱女士抱怨说。医生告诫朱女士,胃病患者最好不要喝酒,即使是保健酒也不能随便喝。
, 百拇医药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像季先生、朱女士这样因为喝保健酒“补”出问题的人为数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生产企业没有主动标明保健酒的饮用禁忌,在产品标签上没有明确说明非适宜人群或禁忌,加之消费者对保健酒的认识及如何饮用存在很大的误区,致使不宜饮用保健酒的人错误地饮用了保健酒,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

    ■标识不明标准缺失

    笔者近日在一些商场及超市的保健酒销售区看到,很多保健酒都标有消除疲劳、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的功效,有的甚至称其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在这些保健酒中,只有少数几种在外包装标签上注明饮用警示,如“本酒不适用于未成年人、孕妇、心血管病人”以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慎用”等,而大多数保健酒都缺乏这样的消费告知。

    国家评酒委员、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负责人王贵玉认为,保健酒生产企业在正确引导消费,满足消费者知情权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保健酒不标明非适宜人群,很容易出现消费者因饮用不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 百拇医药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散装保健酒是不允许上市销售的,自制的散装保健酒更是明令禁止销售的。然而,在一些餐馆、酒楼,我们常常能看到公开销售自制的或者出自“民间药酒师”之手的枸杞酒、蛇酒、蚂蚁酒等保健酒。服务员在介绍或推销产品时,只是说该酒如何“大补”——有的产品宣称有壮阳、养颜的功效,有的产品宣称有活血健肾功效,有的产品甚至号称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而这些酒饮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却无人提及。

    王贵玉指出,如何界定保健酒,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保健酒尚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出台。市场上很多保健酒产品正是钻了这一空子,在产品标签上不明确标注非适宜人群和禁忌。王贵玉认为,我国目前保健酒相关的标准缺失是导致保健酒标识普遍欠缺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健酒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改变保健酒标准缺失的现状。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散装保健酒的管理,对酒楼、餐馆任意配制出售散装保健酒的行为应严格查处。

    ■滥补伤身谨慎选择

    甘肃中医学院李序明教授认为,保健酒一般是根据一定的中药配方泡制而成的,而中药泡制保健酒存在配方禁忌与相互作用的问题。如果配方不当,就会对饮用者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一些保健酒在饮用时也有饮食上的禁忌,如地黄、何首乌忌葱,土茯苓忌茶。如果消费者没有弄清楚所饮用的保健酒的配伍成分,就容易因饮用不当造成身体的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李序明建议,服用保健酒应有医生的指导,保健酒并不是人人都能喝,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有保健作用的。选择保健酒应因人、因体质而异,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恰当地选择,才会有效果,盲目乱补,会适得其反。此外,选择产品时,最好选择品牌产品,不要买没有包装的散装保健酒。

    文/松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