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2年第37期
编号:10865948
颈椎人工椎间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37期
     随着关节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的进步,关节置换技术逐渐普及,退变性关节疾患的治疗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病的治疗中,目前仍沿用颈椎椎间盘切除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这一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即加速了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减少了颈椎的活动范围,有时可形成假关节,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要制动3个月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近年来国外开展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研制与应用,其目的是,既达到颈椎间盘切除减压和融合的效果,又能防止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还可保持颈椎的生理活动范围。

    近来,Goffin等报告了97例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的结果。该组病例来自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男性41例,女性56例。其中78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1例病变节段为C4~5,42例为C5~6,44例为C6~7;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按照Odom’s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其中随访6个月的有60例,优良率为76%;随访12个月的有30例,优良率为83%。影像学检查显示,人工椎间盘未发生下陷,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示颈椎人工椎间盘可保持颈椎的活动范围。

    Goffin等认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的适应证是成年人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病,以C3~7之间的单节段病变为宜,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其禁忌证为颈椎感染性疾患、骨质疏松症;另外,在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上有明显的节段间不稳或病变节段已丧失运动功能等,也不是人工椎间盘的适应证。

    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研究,体现了颈椎椎间盘疾患治疗的新追求,这是一项新的技术,国外刚刚起步,应引起重视。

    点评: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病的治疗已进展到既要解除压迫,又要获得稳定和生理功能的阶段,人工髓核是在这个方向上的初步探讨,代表了颈椎病的治疗趋势。但目前该技术还不成熟,其适应证也有限,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党耕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