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11800
老协和医院有个“帮穷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6.02.13
     受访专家

    董炳琨:1923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在八路军120师卫生部工作。1958年转业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情报研究室任主任。1960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85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和协和医科大副校长任上离休。主编、撰写过数部医院管理专著,对北京协和医院院史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人们习惯上把解放前的北京协和医院称作“老协和”,老协和有很多让人称道,但鲜为人知的故事,设立“社会服务部”就是一例。日前,《健康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科大学的老领导董炳琨老先生,请他讲述了老协和社会服务部的故事。83岁的董老思维敏捷、口齿清楚、耳不背,只是有点老花眼。讲起老协和的故事,董老如数家珍。

    协和医院是1921年由美国石油钢铁大王洛克菲勒设立的基金会全额投资,按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院和医学院的模式在中国建立的医学教育机构,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医学院。当时的投资高达750万美元。那时协和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与世界是同步的,有些方面甚至是领先的。20世纪初,正是美国进行医疗和教育两大改革的时候。1912年,在北美的外科医师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应该对医院的开办和医生的资质,设立一套准入标准。这套标准虽然非常简单,但十分严格。比如1915年提出的医院准入标准,只有5条,但1917年美国按照这5条标准审批医院,竟然只有12.6%的合格率。也就是在这5条标准的基础上,美国的医疗机构发展成现在一个庞大、科学而精密的体系。美国最早开展医学教育改革的是哈佛大学,最成功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协和医院就是按照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模式建立的。没“帮穷部”就不算一流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成立。一批具有先进医疗技术和医学思想的美国大夫来到协和,把他们在美国的很多好设想在协和变成现实。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建立社会服务部。
, 百拇医药
    董老给记者提供了一本1987年政协北京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话说老协和》,里面收集了上百篇老协和的学生、医生、工作人员的回忆文章。其中,最后一任社会服务部主任张中堂和工作人员吴桢的文章,让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从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成长起来的社会学家吴桢,在回忆文章《我和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里讲道:“任何一个医院如果只是设备精良、管理先进、医疗水平高,而没有社会服务部的位置,就不能称为一流的医院……这是因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一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如心脏病、肺病、胃病、精神疾病等的发生,显而易见受心理的、情感的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疾病的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也不能见病不见人,而要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理。社会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董老介绍,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任务,首先是帮助病人。病人经济困难看不起病,或者是家属不耐心、不合作、不肯照顾病人……遇到这些问题,医生就会找到社会服务部。社工人员先用英文书写病人的社会历史,再进行家访,最后决定对病人减费、免费还是分期交款,以及资助衣物、路费和殡葬救济。遇到急病,先救人后,再说费用的事情。
, 百拇医药
    社会服务部在门诊服务台、分科处及住院处都设有社工人员。社工人员在门诊服务台负责回答病人的问题;在门诊分科处,凡是病人没钱时,就让病人去找该科的社工人员谈话并写社会历史,然后再办理减免费用等事项,分科处有权就减免费用签字;在住院处,有穷苦病人需要住院时,经过社工人员了解情况后,也可以决定免费或者减费住院。实实在在地“帮穷”

    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最后一任主任张中堂,在回忆文章里写道:“有一次,大夫把一个疝病患者领到我这里来,说病人应该住院,但无钱付住院费,让我帮助解决。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一个杂货铺刚学徒两个月,父亲是拉洋车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实在无钱付住院费。我问他,能否让他当学徒的杂货铺老板付点,他说不敢去说,恐怕老板知道他有病,不要他了。当天病房也无空床。第二天我去病人的工作地点,把情况向其老板李某说了,李某说没钱替他付住院费。经我说情,答应孩子出院后还接受他为学徒。我又去孩子的家,看他家中实在贫困,我就告诉他母亲,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他住院。”

, 百拇医药     张中堂向医院领导汇报了调查的情况,认为可以办理免费住院手续。但没有空病床,他就去找主治医师,得知有个病人可以出院,但家中无人来接他。张中堂去他家,让他太太接他出院,随后,那个学徒病人就住进了医院。

    张中堂到一个骨折的病人家里搞调查的时候,看到这个病人家里又黑又脏,墙上还有臭虫的血迹,心想,这个病人上了石膏就不能动了,如果臭虫爬进石膏里,他也没办法伸手拿掉臭虫。于是,张中堂找来旧报纸,把屋里的墙壁都用报纸糊好。他还找来一块长木板,在中间挖了一个洞,又借来两条板凳支起木板,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坐便器。张中堂又找来四个“三炮台”的香烟铁盒,里边放上药水,放在板凳腿处,防止臭虫往上爬。直到都到位了,才帮助病人打上石膏。半年后病人痊愈了,“大夫也很满意”。最鼎盛时像个慈善机构社

    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大学本科毕业的社会学系高材生。医院规定,他们可以享受穿白大褂、在医生食堂用饭、用午茶、有病可住头等病房等等跟医生一样优厚的待遇。
, http://www.100md.com
    社工人员所做的个案调查材料,都要附在病人的病历后面,是医生的重要参考材料。最让医生感到有帮助的,是社工人员根据医生的要求对病人的随访调查,都要写成书面材料,既让病人及时得到指导,防止疾病复发,又为医生的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最鼎盛的时期,还衍生出几个相关的部门:职工社会服务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工会;怀幼会,医生的夫人们出资,组织照看病人的孩子或者被遗弃的孩子;调养院,病人出院后如果应该休养一段时间,但家里条件不允许,就在调养院休养,只收很低的费用甚至免费。

    董老说,正是由于有了社会服务部这样的机构,老协和医院才成为两类人最多的医院———一类是达官贵人,一类是走投无路的穷人。社会服务部被穷人们叫做救命部、帮穷部。

    谈到这里,记者忍不住问董老:“老协和医院这么做要花很多钱的,它的投资人洛克菲勒基金会能答应吗?”
, 百拇医药
    董老说:“洛克菲勒办协和医院不是为了赚钱,不但不要回报,每年还要投入,解放前每年投入至少60万美金。从1917年开始建院到1949年,基金会投入的总资金高达4000多万美元,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里支出最大的一笔。”

    董老说,协和医院用钱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出钱的人和用钱的人目的不一样。出钱的人是在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收益在声望、形象。用钱的人是要建立最好的医院和医学院,是有事业心的精英、专家。当然了,他们二者不可避免会在钱的使用、管理上产生一些矛盾,但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专家、精英们。私立医院的“公共财”

    说到这里,董老又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私立医院的故事。1999年,协和医院在一个庆典仪式上,请来了台湾长庚医院的放射科主任丁凯元。过后没多久,丁凯元给董炳琨寄来了几本长庚医院的院讯。董炳琨看到院讯里这样写道:“基于本院是‘公共财’的理念,长庚医院去年帮助基层医院救助若干病人云云。”董老不解,写信问丁凯元:都知道长庚医院是一家私立医院,可你们却说医院是‘公共财’,这是为什么?

    丁凯元给董炳琨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长庚医院是私立医院,但是,它属于私立财团法人成立的医院———指的是由董事长及其家族捐钱出来成立的财团法人所兴建的医院。事实上,成立之后,逐年也有不断的捐献。这个医院赚的钱(收支相抵后的盈余)不能经由盈余、分红的方式分配给各股东或董事,而是仍由这个财团法人机构所有。换言之,金钱可以进入财团法人,但不能取出(至于员工的薪资、仪器设备、消耗成本之花费是正式的支出)。因此,长庚医院所赚的钱只能用于医院设备之改善、扩建,用于研究、开发而不可分配给个人。如果有一天经营不善不幸倒闭了,也只能归公。这就是为什么用‘公共财’称之。”董老恍然大悟:原来私立医院也不全是为了赚钱才开办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