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应兼收并蓄,广博吸纳
来论 | Letters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出于对中华民族精粹和灵魂的痴爱,我想就中医药方面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有志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药研究者一起探讨。
一是关于中医药在中国的地位问题。
有专家认为,西方帝国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令世人排斥中医,国内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目前中医药落后的局面。我觉得,不能把目前中医药的落后统统归结到这些方面,中医之所以现在不能成为主流的医疗手段,有诸如标准、疗效、便利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历史的原因。要知道,有生命力的东西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来检验的。
二是贬低西医西药,而把所有的优点往中医套。
笔者听到不少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的专家谈起中医药来头头是道,好像中医药包治百病似的,而对西医一概排斥。我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中医药观。大家都知道,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中医有中医的特色,而且目前大多数人有了病还是去看西医,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外科、放化疗、抗菌、抗病毒等领域,中医是不及西医的。而在一些慢性病,中医有特殊的疗效。两者各有优势,谁也代替不了谁。
三是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方面。
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实验、重外语,论文完全是采用西医和生命科学的方法等等。确实,学中医药首先要把历代传下来的中医药典籍掌握好,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运用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发展中医药。而另外有些专家却认为,研习中医药的学生就是把古代中医药名家及导师的中医药基础、医理、医案学好,而对于外语、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则没有学习的必要。我觉得,这是一种坐井观天的思想,中医药要发展,要和国际交流,中医药学生需要掌握流利的外语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知识。
四是有人总喜欢津津乐道于古代中医的成就,借此与西医相比。
我们知道,在古代,西方医学还没有出现,所以没有可比性。西方医学的发展得益于西方的思想启蒙,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西方医学的发展,相比较而言,中医药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在和西医西药的较量中,无疑处于劣势。
五是关于中药新药的分类。
有专家认为,我国对中药新药的分类不合理,中药有效成分不是中药,是植物药,有效作用部位的中药也不是中药,中药必须是配伍的药才是中药。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药,如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有可能比原药材效果要差,也有可能效果更好,差者弃之,好者扬之,又有何不可?难道就为了维护中医药的“纯净血统”而拒绝吸收和发展吗?
因此,我认为,振兴中医药关键要拒绝保守,要兼收并蓄,广博吸纳。我们不要将中医药和西医药来比较,中医药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特色,挖掘和培育多些名医名药才是最重要的。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7期, 百拇医药(文建平)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出于对中华民族精粹和灵魂的痴爱,我想就中医药方面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有志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药研究者一起探讨。
一是关于中医药在中国的地位问题。
有专家认为,西方帝国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令世人排斥中医,国内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目前中医药落后的局面。我觉得,不能把目前中医药的落后统统归结到这些方面,中医之所以现在不能成为主流的医疗手段,有诸如标准、疗效、便利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历史的原因。要知道,有生命力的东西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来检验的。
二是贬低西医西药,而把所有的优点往中医套。
笔者听到不少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的专家谈起中医药来头头是道,好像中医药包治百病似的,而对西医一概排斥。我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中医药观。大家都知道,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中医有中医的特色,而且目前大多数人有了病还是去看西医,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外科、放化疗、抗菌、抗病毒等领域,中医是不及西医的。而在一些慢性病,中医有特殊的疗效。两者各有优势,谁也代替不了谁。
三是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方面。
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实验、重外语,论文完全是采用西医和生命科学的方法等等。确实,学中医药首先要把历代传下来的中医药典籍掌握好,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运用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发展中医药。而另外有些专家却认为,研习中医药的学生就是把古代中医药名家及导师的中医药基础、医理、医案学好,而对于外语、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则没有学习的必要。我觉得,这是一种坐井观天的思想,中医药要发展,要和国际交流,中医药学生需要掌握流利的外语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知识。
四是有人总喜欢津津乐道于古代中医的成就,借此与西医相比。
我们知道,在古代,西方医学还没有出现,所以没有可比性。西方医学的发展得益于西方的思想启蒙,尤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西方医学的发展,相比较而言,中医药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在和西医西药的较量中,无疑处于劣势。
五是关于中药新药的分类。
有专家认为,我国对中药新药的分类不合理,中药有效成分不是中药,是植物药,有效作用部位的中药也不是中药,中药必须是配伍的药才是中药。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药,如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有可能比原药材效果要差,也有可能效果更好,差者弃之,好者扬之,又有何不可?难道就为了维护中医药的“纯净血统”而拒绝吸收和发展吗?
因此,我认为,振兴中医药关键要拒绝保守,要兼收并蓄,广博吸纳。我们不要将中医药和西医药来比较,中医药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特色,挖掘和培育多些名医名药才是最重要的。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7期, 百拇医药(文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