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科学预防
编号:10991095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6日 放心120
     人到老年是疾病的高发期。据卫生部1986年调查12399名60岁以上老人发现,其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8.84%,显著高于各年龄组平均慢性病患病率23.72%的水平。近年来,上海调查了902名老人的综合健康状态,包括躯体健康、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服务和经济状况五方面,发现其中评定为综合健康状态良好的老人,其患病率也比一般人高。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是最普 遍的老年病。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慢性支气管炎又和吸烟这种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和癌症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杀手,心理社会因素对这些病都有重要作用。

    二、三十年前,美国有两位心脏病医生,他们在长期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行动常常是勿勿忙忙的,觉得时间老不够用,对人常怀有敌意,竞争性特别强,易激惹暴怒,愤世嫉俗等。他们把这种行为模式叫做"A型"行为模式。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行为模式:不着急,心平气和,不爱竞争等,叫做"B型"行为模式。他们认为,A型行为模式是病人得心脏病的重要原因。其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种行为模式和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观察到,A型行为模式的人比非A型行为模式的人得冠心病的要多些。而且,还有学者研究表明,病人的A型行为特征越典型,他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程度也越重。但近年来国内外都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A型行为特征都和冠心病有关,其中敌意、易激惹暴怒及竞争性过强的行为或性格特点与冠心病的发病才有更密切的关系。这种人常常觉得不少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世界上许多事不合理,事事叫人生气。于是遇到一点小事,便怒火中烧,暴发脾气。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因此常因日常小事而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压波动或升高,心跳加快,面孔涨红或发白,出汗等。心血管系统这种过度而频繁的反应就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失常,从而出现冠心病或高血压的症状。除了行为模式或性格的影响外,社会因素还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 百拇医药
    我国有一些研究观察到,冠心病患者患病前遭遇的不愉快紧张事件比年龄和文化程度和他们相似的一般人要多些,感受到的痛苦也厉害些。与之同时,还发现在遇到不愉快事件时,冠心病患者能得到的社会支持,如家人或朋友的感情支持或实际帮助也比情况相似的一般人少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的精神压力就会更大了。当然,个人应付紧张压力的态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但精神紧张刺激和社会支持不够对冠心病的发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高血压病发生和疾病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冠心病类似,但似乎更突出些。我国曾有研究观察到,高血压病(均指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具有急躁易怒型和敏感多疑爱生闷气型性格的人明显多些。他们生气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却都常因小事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平衡,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紧张状态,从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良的性格特点,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的重要途径。

    癌症是老年期常见病。心理因素对于得这种病或者得病后疾病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了。文化大革命中很多老干部、老知识分子长期被批判、被斗争,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得了癌症。这种长期被压抑而得不到发泄的愤怒、委屈、受侮辱情绪,是促使人体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得癌症的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性格克制、压抑情绪、好生闷气,焦虑、抑郁的人容易思各种癌症。他们的免疫能力都比较低下。这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是一致的。我国有学者对包括乳腺癌、鼻咽癌及胃癌等400余例研究发现,吸烟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共同的社会因素,即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患病后情绪恐惧是病情恶化最强烈的心理因素。由于突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便不由自主地紧张恐惧,因而病情急剧恶化,甚至不久人世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抗癌明星,他们实事求是地乐观地和癌症作斗争,存活5年10年以上的事例很多很多。医学科学在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提高。癌症是可以治疗痊愈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从经验中学习如何应付外界是紧张刺激,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将能促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 百拇医药
    脑中风是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调查发现,脑中风患者中病前因紧张性刺激事件而有情绪变化的比例较大,占67.5%。另有学者对脑梗塞患病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观察到,强精神质(不是指精神病倾向,主要指倔强、孤独、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等性格特点)和内向(安静、不喜欢交际、除少数较亲密朋友外,对一般人话不多,较冷淡)的性格特点与病人的发病有关。其次,与紧张性生活事件以及遭遇这些事件时亲友等人支持较少也有关。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业余生活单调也和得病有一定关系。可见,性格、紧张精神刺激及遭受不愉快事件时是否有亲友帮助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和患脑中风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同时,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对很多疾病的预防都是重要的。不少人都知道,高血压病是脑中风的第一危险因素。要防治脑中风,首先就要防治高血压病。性格、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注意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情绪,对防治脑中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糖尿病,它的发病率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现在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一亿多人,预计到21世纪将达到2亿多人,它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三大死因之一。糖尿病的病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还与肥胖、营养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近年来,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紧张性生活事件以及有困难时亲友支持等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遭遇紧张精神刺激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在18个月前后对一群体跟踪检查发现,从18个月前的血糖检查正常者转变成糖尿病患者的人,在这18个月内遭受的精神刺激的强度明显高于原来,至使糖耐量低减(对糖分耐受吸收差,导致血糖升高)。在新发病的人群中,以"人际关系问题"这类精神刺激遭遇最多。其他研究也看到长期精神刺激对发生糖尿病有重要影响。有一位50多岁的大学副教授,本来受到他的系主任的信任,工作比较顺利。后来该主任大搞不正之风,扶持提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大家敢怒而不敢言。这位副教授教学效果很好,也有科研成果,本应提升正教授,却被那不学无术的人挤占。怒气长期积累,不得发泄或缓解,加上他平时不注意运动,一两年后,便发现了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遇到精神刺激,家里人或同事们是不是支持你,宽慰你,你是否会很好利用这些支持;以及在遇到这些精神刺激时你是郁闷、憋气、在背后暴怒,还是采用找人倾诉,听音乐、看书报转移注意力等应付方式,这对是否得病也有一定影响。前述跟踪研究看到,在18个月追踪期间由糖耐量低减转为糖尿病者,或者他的糖耐量仍是低减者,他们对亲友支持的利用情况明显比追踪前要差些。而从糖耐量低减转为正常者的人在追踪期间对待精神刺激采取倾诉、转移注意力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显著高于糖耐量低减转为糖尿病的人。可见,是否遭遇过多过强的精神刺激,遇到时能否得到亲友的支持并很好利用这些支持,以及能否采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应对,都对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见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中风和糖尿病等老年期常见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才能躯体健康,其作用的主要中间环节是情绪。在面对紧张刺激时自我如何应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是防治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又是常被忽视的方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