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3884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第6页

    参见附件(274KB,8页)。

    

    PANZ Hi HUA S CI NCE & TECHNOL OGY ^ A l ' k T u T ' ~ I NFORMATI ON

    ·

    专题研究 ·

    攀 枝 花 印 楝 引 种 试 验 初 报

    雷彻虹 谭中月 蒋 祺 李 恒 和献锋

    攀枝花 市林业科 学研 究所

    摘 要 通过试验 表明 ,印楝缅 1和缅 3种源在攀枝花干热河谷违林 ,次年保存率可迭 9 O

    左右 ,月均树 高生 长量 可达 8 . 4 1 — 1 1 . 5 c m,地径 生 长量 可 达 0 . 9 — 1 . 5 mm。印楝 种子 贮藏 不宜超

    过 3周,其发芽率可达 8 o 以上。播种前经 i H2 S O 溶液浸泡 i S mi n或 6 5 C温水浸泡 3 0 mi n催

    芽, 其发芽率可达 9 O o A以上 。 印度楝适宜于攀枝花干热河谷海拔 1 5 0 0 m 尤其是 海拔 1 3 0 0 m 以下地

    区造 林 ,以砾 质 红 色石 灰土 曩佳 ,山地碳 酸盐 红 褐土次 之 ,整地 规格 以种 植 穴 长 、宽 、 深 6 0 - -8 0 c m

    为 宜 。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印楝 种源试验 造林

    印楝 ( Az a d i r a c h t a i n d i c a A J u s s ) , 又名

    印度楝 ( I n d i a N~ g t t t ,楝科常 绿乔 木 。原产

    南亚及东南亚 ,在印度和缅甸等干热地 区广

    为栽培 ,是一种喜温耐旱的多用途植物 。其

    根 、茎 、叶 、花 、果是重要的医药 、农药 、 化

    工 、建材 、饲料原料和燃 料 ,尤 其是从印楝

    果实 中提 取的印楝 素 ( Az a d i r a c h t i n) ,是 目

    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 、低毒 、无残留的

    杀虫 剂 ,可 防治 1 0目 4 0 0余种农林 、仓储 、卫生害虫 ,是当今世界 上新 型农药研 究发展

    的重要项 目。

    攀西地区的金 沙江干热河谷 ,为典型的

    南亚热带气候 ,与印楝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极

    为相似 ,是我国最适宜印楝引种栽培 的地 区

    之一 。为加逵干热河谷荒 山绿化 ,培 育生物

    农药加工的原料基地 ,提高人工林分的经济

    效益,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开

    展了攀枝 花印楝引种试验研究 。

    1 试验地 区概 况

    1 . 1 位 置

    试验地分别设于攀煤集 团 4 2 4厂 ( 格里

    枰 ) 、3 0 8片 区 ( 沿江矿 ) 、东区枣子坪 、银江

    镇阿暑达 、阿米什 、红花 田 、仁和 区总发 乡

    32

    立新村 等地 。 海拔 1 2 0 0 — 1 5 6 0 m, 坡度 5 —2 5

    度 。

    1 . 2 气候

    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 风气候 类型 。具有

    太阳辐射能量高 , 日照时间长 , 热量丰 富 , 温

    度年较差小 , 日较 差大 , 雨量 年际变化大 , 年

    内分布不均 ,干湿季 明显的特点 。

    1 . 3 土壤

    试 验地 主 要 土 壤 为 山地 砾 质红 色石 灰

    土 、 山地 碳酸 盐 红 褐 土 、山地 粗骨 质 红 壤

    ( 麻 布夹 ) ,均为攀枝 花干热河谷的代表性土

    壤 。

    1 .4 植 被

    为典 型的干热 河谷稀树 灌丛草坡 ( 稀树

    草原 ) ,植被种类单 纯 ,季相变化明显 。草本

    植物 发达 ,灌木矮 小疏生 ,稀树散生 。

    2 材料和方法

    2 . 1 试验材料

    分别 自国内引种地 和印度 、缅 甸引入 4

    个种源 ,编号为缅 1 、缅 2 、缅 3 、印 1 。

    2 . 2 种子贮藏

    种子采收后 ,于室 内常温贮藏 ,保持通

    风透气 。每 周取种子 1 0 0粒于沙床进行发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0 0 3年 第 2 8卷 第 4期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 总第 7 5期 )

    试验 ,共 9周 。

    2 . 3 种 子 处理

    分别采用 1 H2 S O 、 温水( 6 5 ℃、 4 2 ℃) 、凉 水浸种 ,部分种子去壳 ,不 同浸泡 时阊等

    组合 , 包括对照共 1 5个处理 ( 见表 1 ) 。每处

    理均选用 i 0 0粒新鲜饱满种子 ,处理 后于沙

    床内进行发芽试验。

    表 1 印楝种子育苗对比试验

    2 . 4 育苗方式

    种子经 沙床 ( 2 O 沙 壤 + 4 0 蛭 石 +

    4 0 9 , 5 珍珠岩) 催芽 , 待发芽后移人育苗容器。

    采用 7 ×1 8塑料 容器育 苗 , 基质 为 8 O 壤 土

    +i 复合肥 十i 9 腐殖质土。8月播种 , 1 1

    月下旬至翌年 2月采取措施防冻( 覆塑料薄

    膜、 草等) 。常规水肥管理 , 但注意控制水分。

    2 . 5 种 源 试验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种源造林试

    验 。株行距 4 ×4 m,块状 ( 穴 )整地 ,规格

    6 0 X 6 0 ×6 0 c m,雨季植 苗造林 。常规方 法管

    理 。共设 2个重复 。

    7月造林 ,当年 l O月调 查成活率 ,翌年

    6月调查其保存率。每一处理设固定样地一

    个 , 随机选取 3 O株定期 ( 每月) 测定其树高、地径 、冠幅生长量 。

    2 . 6 造 林 试验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造林试验 ,选择土壤

    类 型、海拔 、整地规格为 试验 因子 ,每一 因

    子 3个水平 , 用 ( L 。 ) 正 交表进行 试验组合

    ( 见表 2 ) 。 造林株行距 4 ×4 m, 每 一种植穴施

    0 . 5 Kg油枯+5 0 0 g鸡粪作底肥, 容器苗雨季

    植苗造林 。常规方 法管理 。

    调查方法 同 2 . 5 。

    3 结果 和讨论

    3 . 1 苗木培 育

    印楝种 子属较 大粒 型种 子 ,其种 子贮藏

    时间对发芽有极大影响。 通过贮藏试验表明,贮藏 3周时 ,种子发芽率 8 0 9 , 5 左右。以后随

    贮藏时间的延长, 种子发芽能力迅速下降 , 尤

    表 2 正交设计表 ( Ls ‘ ) 。

    3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D ^ T ' T T J '

    . T HUA S CI NCE TECHN0LOGY AND I NFORMATI ON

    l U

    8 o %

    6 0 %

    4 0 j 5

    2 0 %

    O %

    发芽事 l z f l … I 9 贮藏时间 ( 周)

    图 1 贮藏时间对印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其 在 第 4至 第 周 ,每周 发芽 率降低 约

    1 O ,至 第 8周时 ,其发芽率降到 2 O 以下

    ( 见图 1 ) 。因此 , 印楝种子育 苗 , 应在采种后

    迅速播 种 ( 或 沙床催芽 ) , 种手贮藏时间以不

    超过 3周为宜 。

    种子处理 试验结果 ( 见表 3 ) , 处理 D效

    果最好 , 发芽 率达 9 6 ;处理 A 次之 ,发芽

    率 9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KB,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