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3877
国产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结构鉴定.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08KB,3页)。

    

    第 恐卷 第 3 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1年 7月 J o u r n a l o fS o u t h C h i n aA g r i , . ' u h u r a l U f f l v e r s i t y

    V0 l恐 . No, 3

    Ⅲ 2 ∞I

    文章嫡号: 1 0 0 1 — 4 1 1 X( 2 0 0 1 ) 0 3 ~O O 2 O一 0 3

    国产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结构鉴定

    徐汉虹 , 何道航 , 魏孝义。 , 张志祥

    (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 广东 广州 5 1 0 6 4 2 ;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 1 O 6 4 8 )

    将要: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目产印樟( 血 ∞ ∞A. J u 站 ) 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F k , 经渡谱分析确定其结构

    为印楝素 . 并验证了印楝素的拒食活性

    美键词: 印樟; 印楝素; 结构鉴定; 拒食性活性

    中囤分类号: s 4 8 2 3 9 文献标识码: A

    印楝 ( ^ 口d c ^ i n d c a A.J u S S ) 为楝 科楝 属杀

    虫植物, 在亚洲南部、 非洲及大洋洲广为分布 .国内

    印楝栽培始于 8 0年代初, 迄今已在海南省、 四川省

    和云南省大面积引种并 获得成功【 ‘ _ 2 J .印楝 中含有

    多种对害虫有拒食活性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四环

    三萜类化合物, 其 中以印楝素( a . ~ d i r a e h t i n ) 最为著

    名 . 目前 , 关于国产 印楝 中印楝素 的生物活性 测定、作用机理及组织培养等方面研究已有报道L , 但

    对其结构鉴定迄今鲜有报道 . 笔者从我国印楝种子

    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拒食、 抑制生长发育

    活性的成分( 代号为n ) , 依靠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

    振等推定其化学结构为印楝素,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耵s 的结构鉴定

    1 . 1 波谱数据及推理

    F k为白色无定形粉末, 易溶于甲醇、 丙酮, 难溶

    于水 .

    U v显示: F l s在 2 1 7Ⅱ r n有最大吸收 .

    红外光谱给出了羟基( 3 4 4 0 c n l ) 、 酯基( 1 7 4 1

    c m~、 1 2 5 0 c m ) 和碳 碳 双键 ( 1 6 4 8 c r n ~、 1 6 1 9

    c 埘 ) 的吸收带 .

    E I —M s显示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 2 0 , m e峰

    有 7 0 3 、 6 8 5等特征峰, 代表分子离子连续 2次失去水

    分子碎片的离子峰 .

    C . N MR谱及 D E P r显示有 3 5个碳原子, 其 中 6

    个甲基碳 、 5个亚甲基碳 、 1 1个次甲基碳和 l 3个 季

    碳 . ” C . N N R谱中 8 1 7 1 . 8 ( s ) 、 1 2 8 . 6 ( s ) 、 1 3 7 . 6 ( d ) 、1 4 . 3 ( q ) 、 1 1 . 9 ( q ) 及 H . N NR谱中烯键质子讯号6 6 . 9 o

    ( 1 H, m) 、 甲基质子讯号 8 l _ 7 5 ( 3 H, s ) 和 8 1 . 8 3 ( 3 1 1 ,s ) , 结台 u v在 2 1 7Ⅱ r n 有最大吸收, 说明分子中有一

    甲基巴豆酰氧基; ” C . N N R谱中 2 . 7 ( q ) 、 占 5 3 . 4 ( q )

    讯号及‘ H . Ⅲ R谱中6 3 7 7 ( 3 H, s ) 、 占 3 . 6 6 ( 3 H, s ) 质子讯

    号说 明有 2个 甲氧基 , 联 系” C . N NI t谱中 a l 6 6 . 2 ( s )

    和 8 l 6 9 . 7 ( s ) 2个羰基碳讯 号, 提示分子中有 2个甲

    基酯; ” C . mm谱中b ' 2 1 . 3 ( q ) 、 1 7 3 . 3 ( s ) 及 H. N MR谱

    中矾. 9 2 ( 3 H, s ) , 说明有 1 个乙酰氧基; H . N N I t 谱中

    硒. 0 1 ( 1 H, s ) 、 占 5 . 6 2 ( 1 H, 8 ) 及”C . N NI t谱中 矾O 8 . 8

    ( d ) 、 8 l 4 7 . 1 ( d ) 显示有 1 个乙烯氧基, 说明分子中有 1

    个二 氢呋晡环结 构; C — N MR谱 中 8 l o 4 . 2( s ) 和

    8 l o 7 . 4 ( s ) 说明分子中有 2个缩醛或缩酮结构 . F k

    的1 3 C - N Nl t 谱和‘ H . N Nl t谱的数据归属分别见表 1 、表2 , 与文献 报道一致 .

    表 1 F 的 C - i ' g MR谱数据

    1 曲 . 1 C. NMR d ~ e a l 吐 F

    C序号 化学位移 C序号 化学位移

    c a l vi n c ~mi c 日 l s t a r t c a l vi n c h e mi ∞ s I l i f 【

    1 7 0 . 5 f d ) l 9 6 9】 “)

    2 2 9.8 ( t ) ∞ 8 3 6 ( B )

    3 6 7 . O f d ) 2 1 1 0 7. 4 ( s )

    4 4 5 . 4 f s ) 2 2 1 0 8 . 8 ( d )

    5 3 7 0 ( d ) 2 3 1 4 7. 1 ( d )

    6 7 d - 4 f d ) 2 8 7 3 0 ( t )

    7 7 6 4 f d ) 2 9 1 0 5 2 f B )

    8 5 0 2 f s ) 3 0 1 8 4 ( 0

    9 4 4 . 7 f d ) 3 一C :O 1 7 3 3 ( s )

    l 0 5 2 . 5 f s ) C l t , 2 1 3 ( q )

    1 1 1 0 4 . 2 f s ) 2 9 ~0 ( 1 5 2 . 7 ( q )

    I 2 1 6 9 . 7 ( s ) 1 2 ~0 ( 1 5 3 . 3 ( q )

    1 3 6 9 . 9 ( s ) O—Ti g

    1 4 6 9 I f s ) l · 1 7 1 8 ( s )

    】 5 7 3 8 ( d)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