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87KB,3页)。
草菇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 萍 , 梁建光 , 杨立红 , 常 斌 , 蔡德华 (烟台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 本试验选用草菇的六个不同菌株进行了菌株
间的拮抗性测定, 同时比较了菌丝生长速度、同工酶谱、CMC酶相对活性和抗霉性。已测结果表明: 六个不同菌
株中, 菌株V35与V112亲缘关系最近, 其次是V118 , 但都是
不同的菌株; 其次, 菌株V35、V112与V118菌丝生长速度和
CMC酶相对活性也明显的高于其它菌株, 其中V112生长速
度最快, 长势最好, 但V35抗霉性和 CMC酶相对活性较其
它菌株好。
关键词: 草菇; 菌丝生长速度; 同工酶; 拮抗性;
CMC酶活; 抗霉性
中图分类号: S64611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10 (2005) 02 - 0017 - 03
草 菇 [ Volvariella volvacea ( Bull . ex. Fr. )
Sing. ] 又名兰花菇、包脚菇等 , 是一种生长在热
带和亚热带的炎热夏季的菇类 , 也是我国重要的食
用菌 , 其产量居世界首位。在我国 , 主要产区在广
东和福建等省[11 ]。近年来 , 在华东和华北一带草
菇生产迅猛发展 , 由于菌株的命名比较混乱 , 为引
种带来一定的困难 , 为筛选出适合栽培的优良品
种 , 更好的指导生产 , 从 2003 年初开始 , 对这一
带常用的6个菌株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对 6 个菌
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菌株间的拮抗性、CMC
酶相对活性、同工酶和抗霉性等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菌株 草菇 Vf、V35由山东农科院农副产
品推广中心提供; 草菇 V118、V112购自江苏高邮市
食用真菌研究所; 草菇 GV34、Vp53购自河北微生物
研究所。
112 培养基配方 ①PDA 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 ,葡萄糖 20 g , 琼脂 15 g , 蒸馏水1 000 mL , pH 自
然。用于母种活化。②基本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 ,麸皮30 g , 蛋白胨115 g , 葡萄糖 20 g , 硫酸镁 115
g , 磷酸二氢钾2 g , 维生素B1 10 mg , 蒸馏水1 000
mL , pH自然。用于菌株生长速度、拮抗性和抗霉
性试验。③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 (CMC - Na) :
羧甲基纤维素钠5 g , MgSO4 015 g , KH2PO4 2 g , 酵
母粉2 g , 琼脂15 g , 蒸馏水1 000 mL。
113 试验方法
11311 菌丝的活化: 将供试菌种分别接种在 PDA
培养基平板上 , 30℃下活化3 d。
11312 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将活化的菌丝沿菌
落的边缘切下直径 5 mm的菌块 , 分别接种于定量
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 3个重复 , 于 30℃恒温培养
箱内培养3~5 d , 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生长形态 ,精确测量菌落半径 , 并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长速度 cm· d - 1
= 菌落半径 cm ÷菌丝
生长天数 cm· d- 1
11313 拮抗性的测定: 将活化后的供试菌株沿菌
落的边缘切下直径 5 mm的菌块 , 每两不同菌株的
菌块相距约1 cm , 接种于同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5个重复 , 于3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4~5 d , 观察
不同菌株间是否有拮抗线的存在 , 拮抗线是否明
显 , 并做记录。本实验共重复3次。
11314 羧甲基纤维素酶相对活性的测定: 将活化
的菌丝沿菌落的边缘切下直径为 5 mm的菌块分别
接种于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平板上 , 3 次
重复 , 于3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4 d , 进行染色 ,然后测 CMC - Na 培养基上的透明圈的半径 , 并分
别计算不同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2 ]。
染色步骤: 0125 %刚果红染色 (30 min) →倾
去染液 →1 mol L NaCl (15 min) →倾去 NaCl →1
mol L HCl (15min) →倾去 HCl
羧甲基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 cm· d - 1
=透明圈
半径 cm÷培养天数 d
11315 同工酶实验: ①样品制备 , 将生长在 PDA
培养基上培养相同时间的菌丝刮下 , 每克菌丝体加
入3 mL 稀释10倍的浓缩胶 (pH 617) 缓冲液 , 再
加入少许石英砂 , 在冰浴中研磨 10 min , 然后在
4℃下16 000r· min - 1
的高速冷冻离心机 ( Z 323 K)
离心5 min , 吸取上清液置于 - 18℃的冰箱中保存
备用。②电泳条件 ,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
泳法[3 ]。分离胶浓度为 7 % , pH 819 , 浓缩胶浓度
为215 % , pH 617 ; 点样量 180μg , 电极缓冲液为
Tris - Gly系统pH 813 , 起始电流10 mA , 约1 h后 ,将电流升至 48 mA , 恒流约 4 h , 待溴酚蓝指示剂
迁移至下端约 015 cm 处停止电泳。电泳完毕后 ,酯酶同工酶用醋酸α—萘酯、 醋酸β—萘酯和坚牢
收稿日期: 2004 - 08 - 23
71 第24卷 第2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蓝配制的染液于37℃染色10~15 min[4 ]
, 待显出清
晰酶带后取出 , 用蒸馏水漂洗几次 , 直接照相 ......
张 萍 , 梁建光 , 杨立红 , 常 斌 , 蔡德华 (烟台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 本试验选用草菇的六个不同菌株进行了菌株
间的拮抗性测定, 同时比较了菌丝生长速度、同工酶谱、CMC酶相对活性和抗霉性。已测结果表明: 六个不同菌
株中, 菌株V35与V112亲缘关系最近, 其次是V118 , 但都是
不同的菌株; 其次, 菌株V35、V112与V118菌丝生长速度和
CMC酶相对活性也明显的高于其它菌株, 其中V112生长速
度最快, 长势最好, 但V35抗霉性和 CMC酶相对活性较其
它菌株好。
关键词: 草菇; 菌丝生长速度; 同工酶; 拮抗性;
CMC酶活; 抗霉性
中图分类号: S64611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310 (2005) 02 - 0017 - 03
草 菇 [ Volvariella volvacea ( Bull . ex. Fr. )
Sing. ] 又名兰花菇、包脚菇等 , 是一种生长在热
带和亚热带的炎热夏季的菇类 , 也是我国重要的食
用菌 , 其产量居世界首位。在我国 , 主要产区在广
东和福建等省[11 ]。近年来 , 在华东和华北一带草
菇生产迅猛发展 , 由于菌株的命名比较混乱 , 为引
种带来一定的困难 , 为筛选出适合栽培的优良品
种 , 更好的指导生产 , 从 2003 年初开始 , 对这一
带常用的6个菌株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对 6 个菌
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菌株间的拮抗性、CMC
酶相对活性、同工酶和抗霉性等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菌株 草菇 Vf、V35由山东农科院农副产
品推广中心提供; 草菇 V118、V112购自江苏高邮市
食用真菌研究所; 草菇 GV34、Vp53购自河北微生物
研究所。
112 培养基配方 ①PDA 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 ,葡萄糖 20 g , 琼脂 15 g , 蒸馏水1 000 mL , pH 自
然。用于母种活化。②基本培养基: 马铃薯 200 g ,麸皮30 g , 蛋白胨115 g , 葡萄糖 20 g , 硫酸镁 115
g , 磷酸二氢钾2 g , 维生素B1 10 mg , 蒸馏水1 000
mL , pH自然。用于菌株生长速度、拮抗性和抗霉
性试验。③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 (CMC - Na) :
羧甲基纤维素钠5 g , MgSO4 015 g , KH2PO4 2 g , 酵
母粉2 g , 琼脂15 g , 蒸馏水1 000 mL。
113 试验方法
11311 菌丝的活化: 将供试菌种分别接种在 PDA
培养基平板上 , 30℃下活化3 d。
11312 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将活化的菌丝沿菌
落的边缘切下直径 5 mm的菌块 , 分别接种于定量
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 3个重复 , 于 30℃恒温培养
箱内培养3~5 d , 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生长形态 ,精确测量菌落半径 , 并计算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长速度 cm· d - 1
= 菌落半径 cm ÷菌丝
生长天数 cm· d- 1
11313 拮抗性的测定: 将活化后的供试菌株沿菌
落的边缘切下直径 5 mm的菌块 , 每两不同菌株的
菌块相距约1 cm , 接种于同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5个重复 , 于3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4~5 d , 观察
不同菌株间是否有拮抗线的存在 , 拮抗线是否明
显 , 并做记录。本实验共重复3次。
11314 羧甲基纤维素酶相对活性的测定: 将活化
的菌丝沿菌落的边缘切下直径为 5 mm的菌块分别
接种于定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平板上 , 3 次
重复 , 于30℃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4 d , 进行染色 ,然后测 CMC - Na 培养基上的透明圈的半径 , 并分
别计算不同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2 ]。
染色步骤: 0125 %刚果红染色 (30 min) →倾
去染液 →1 mol L NaCl (15 min) →倾去 NaCl →1
mol L HCl (15min) →倾去 HCl
羧甲基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 cm· d - 1
=透明圈
半径 cm÷培养天数 d
11315 同工酶实验: ①样品制备 , 将生长在 PDA
培养基上培养相同时间的菌丝刮下 , 每克菌丝体加
入3 mL 稀释10倍的浓缩胶 (pH 617) 缓冲液 , 再
加入少许石英砂 , 在冰浴中研磨 10 min , 然后在
4℃下16 000r· min - 1
的高速冷冻离心机 ( Z 323 K)
离心5 min , 吸取上清液置于 - 18℃的冰箱中保存
备用。②电泳条件 ,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
泳法[3 ]。分离胶浓度为 7 % , pH 819 , 浓缩胶浓度
为215 % , pH 617 ; 点样量 180μg , 电极缓冲液为
Tris - Gly系统pH 813 , 起始电流10 mA , 约1 h后 ,将电流升至 48 mA , 恒流约 4 h , 待溴酚蓝指示剂
迁移至下端约 015 cm 处停止电泳。电泳完毕后 ,酯酶同工酶用醋酸α—萘酯、 醋酸β—萘酯和坚牢
收稿日期: 2004 - 08 - 23
71 第24卷 第2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蓝配制的染液于37℃染色10~15 min[4 ]
, 待显出清
晰酶带后取出 , 用蒸馏水漂洗几次 , 直接照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