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细辛的研究现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84KB,5页)。
北 细 辛 的 研 究 现 状
张亚玉1
,王英平1
,赵兰坡2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吉林 132109 ;2.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综述了国内北细辛栽培、加工、药理、有效成分等研究概况 ,为北细辛的深入
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细辛;栽培;药理;有效成分
中图分类号:S567. 23 文献标识码:A
北细辛( Asarum heterot rop oides Fr . Var . mandshuricum(Maxim) kitag. )又名辽细辛( 《理
伤续断秘方》 ) 、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 ,长 0. 3~0. 4m ,下部
节间较短 ,上部节间较长;叶卵状 ,心形或近肾形 ,全缘 ,先端急尖或钝;花紫色 ,果半球形;气辛
香 ,味辛辣 ,舔之麻舌。挥发油成分 3 %左右 ,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酚、香脂素、黄樟醚、细辛醚
等;非挥发性成分有去乌药碱、甘枯醇等。国内主产于东北三省 ,吉林省居多 ,山东、山西、陕
西、河南等地亦有分布[2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将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列为正品 ,而
北细辛列正品之首[1 ]
,故仅对北细辛的栽培、药理、有效成分的研究作以综述。
1 栽培技术研究
北细辛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 ,要求肥沃、腐殖质含量高、通透
性好的土壤 ,不耐光照 ,也不耐涝 ,不耐瘠薄[3 ]。目前国内细辛年需求量为 25~30 万公斤 ,而
实际收购仅在 15 万公斤 ,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 ,产量日益下降 ,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
防病治病的需要[4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便开始了细辛的野生家植栽培技术研究 ,并取得了
较全面的成功。细辛的生长缓慢 ,通常从播种到开花结实需 5~6 年;当年胚芽不萌发出土 ,以
幼根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春出苗 ,仅抽出 2 片子叶 ,第 2~4 年只长出 1 片真叶 ,第 5 年以后才
开花结实[5 ]。
111 栽种方法
林下 选择背阴坡 ,清除杂草 ,顺山坡作畦;做好排水沟 ,以免雨水冲毁床。林下种细辛可
免遮阳 ,用天然树林即达到遮阳效果[5~6 ]。实行林、药间作立体开发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
长远的社会效益[7~8 ]。平地 根据 GAP标准、北细辛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要求 ,应选择周边环
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气候环境适宜的地块 ,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底肥(农家肥)
20kg m2
,翻耕 ,耙细 ,作床 ,播种或移栽[9 ]。
112 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细辛种子寿命较短 ,不宜干燥常温存放。细辛果实于 6 月
下旬成熟 ,由于成熟期不同 ,要分期采收 ,防止果裂、种子落地。采收后 ,搓去果皮、果肉 ,趁鲜
播种;因故不能播种 ,用 3 份湿沙 1 份种子混合均匀后 ,埋在背阴处 ,以保持适当的湿度 ,但最
迟不能晚于 7 月末播种 ,过晚长出胚根后播种时易被碰断[10 ]。细辛根茎繁殖 ,多结合秋季植
株枯萎前收获进行。将细辛挖出后 ,大部分根茎和须根加工入药 ,选取顶芽饱满健壮的根茎 ,收稿日期:2004 - 07 - 29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020655)
作者简介:张亚玉(1968 - ) ,女,吉林省农安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参、西洋参等中草药的营养与培肥研究。
50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2004年第 4 期
文章编号 :1001 - 4721( 2004) 04 - 0050 - 0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剪成长 4~5cm ,有 2、 3 个芽和 15~20 条须根的种栽 ,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横向开行距 15~
20cm、深 9~10cm的沟进行丛栽。丛距 8~10cm ,每丛栽 3~4 株 ,大苗 2~3 株。芽头离开 ,稍抬起 ,根须呈扇形舒展;若土壤干旱 ,需浇水 ,待水渗下后 ,覆土 7~8cm ,稍加镇压。秋栽后 ,畦面覆盖枯枝落叶 ,以防雨水冲刷或土壤板结[11 ]。
113 田间管理
细辛为阴性植物,如果栽培地面无自然林遮阳 ,就应在出苗前去掉覆盖物 ,随即搭遮阳棚。
棚高 80~100cm ,上盖蒿草或遮阳网。细辛为喜肥作物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每年追肥 2 次。
用腐熟猪粪和过磷酸钙混拌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每年进行 3~4 次的中耕除草 ,在松土的
同时进行除草。细辛以锈病、菌核病、立枯病、疫病、叶枯病发生较重 ,锈病、立枯病的防治可用
50 %多菌灵 300~500 倍液喷施 ,7~10d 1 次 ,喷施 2~3 次即可[12 ]。叶枯病的防治以 50 %速
克灵 800 倍液浸种 4h 或进行叶片喷施[13~15 ]。傅俊范报道 ,细辛菌核病的防治可采用 50 %速
克灵 800 倍液、菌核利 300 倍液、 50 %多菌灵 200 倍液加 50 %代森铵 800 倍液浇床 ,用药液量
2~8kg m2
,以浇透耕作土层为好。防治细辛疫病在雨季之前喷施 40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 ,或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16 ]。
114 收获加工
细辛直播后 3~5 年可入药 ,育苗移栽的第 3~4 年收获入药。收获时 ,挖出全草 ,除净泥
土 ,不可用水洗和放在阳光下晒。置阴凉通风处将细辛吊起 ,根朝上 ,叶片朝下 ,阴干 ,至大半
干时 ,捆成小捆;同时加强通风 ,全干后 ,用纸箱装好。细辛药材商品以根多、色灰黄、叶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品[17~19 ]。但近年兴起水洗细辛的加工方法 ,其产品卫生、干净 ,且水洗阴干总
挥发油含量高于不洗阴干和冻干 ,倍受群众欢迎 ,且大量出口日本、韩国[20 ]。
2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细辛作用广泛。走头面 ,可医头痛、口疮、喉痹、牙痛、眼目诸
病;入少阴、通督脉 ,可治寒疝、阳痿 ,小便不利;走四肢 ,达皮毛可疗风寒咳嗽 ,风湿痹痛;入脏
腑 ,上能开肺 ,中能暖胃、润肝燥、益胆气 ,下能温肾通关[21 ]。
211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细辛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
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
212 解热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口服或复方煎剂灌肠给药 ,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异物注射
引起的发热 ,以及伤寒疫苗和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 ,均有良好的降温解热作用[2 ,22 ]。
213 催眠、镇静、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静脉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23 ];水煎剂有镇静、镇痛和催眠作用 ,对子宫
有抑制作用。与石决明、生石膏、知母合用治肝经风热头痛;与草决明、羚羊角粉、龙胆草等配
伍治肝胆郁热目痛;与延胡索、金钱草、陈皮、炒白芍等配伍治肝胆湿热胁痛;与党参、当归、茯
苓、川芎、首乌藤等配伍治气血不足头痛[24~29 ];单用细辛或细辛与石膏、生地配伍用以治疗口
腔溃疡疗效均佳[30~32 ]。
214 局部麻醉作用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用 3 %细辛挥发油注射剂行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实施五官
科手术效果满意[2 ] ......
张亚玉1
,王英平1
,赵兰坡2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吉林 132109 ;2.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综述了国内北细辛栽培、加工、药理、有效成分等研究概况 ,为北细辛的深入
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细辛;栽培;药理;有效成分
中图分类号:S567. 23 文献标识码:A
北细辛( Asarum heterot rop oides Fr . Var . mandshuricum(Maxim) kitag. )又名辽细辛( 《理
伤续断秘方》 ) 、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 ,长 0. 3~0. 4m ,下部
节间较短 ,上部节间较长;叶卵状 ,心形或近肾形 ,全缘 ,先端急尖或钝;花紫色 ,果半球形;气辛
香 ,味辛辣 ,舔之麻舌。挥发油成分 3 %左右 ,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酚、香脂素、黄樟醚、细辛醚
等;非挥发性成分有去乌药碱、甘枯醇等。国内主产于东北三省 ,吉林省居多 ,山东、山西、陕
西、河南等地亦有分布[2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将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列为正品 ,而
北细辛列正品之首[1 ]
,故仅对北细辛的栽培、药理、有效成分的研究作以综述。
1 栽培技术研究
北细辛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 ,要求肥沃、腐殖质含量高、通透
性好的土壤 ,不耐光照 ,也不耐涝 ,不耐瘠薄[3 ]。目前国内细辛年需求量为 25~30 万公斤 ,而
实际收购仅在 15 万公斤 ,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 ,产量日益下降 ,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
防病治病的需要[4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便开始了细辛的野生家植栽培技术研究 ,并取得了
较全面的成功。细辛的生长缓慢 ,通常从播种到开花结实需 5~6 年;当年胚芽不萌发出土 ,以
幼根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春出苗 ,仅抽出 2 片子叶 ,第 2~4 年只长出 1 片真叶 ,第 5 年以后才
开花结实[5 ]。
111 栽种方法
林下 选择背阴坡 ,清除杂草 ,顺山坡作畦;做好排水沟 ,以免雨水冲毁床。林下种细辛可
免遮阳 ,用天然树林即达到遮阳效果[5~6 ]。实行林、药间作立体开发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
长远的社会效益[7~8 ]。平地 根据 GAP标准、北细辛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要求 ,应选择周边环
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气候环境适宜的地块 ,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底肥(农家肥)
20kg m2
,翻耕 ,耙细 ,作床 ,播种或移栽[9 ]。
112 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细辛种子寿命较短 ,不宜干燥常温存放。细辛果实于 6 月
下旬成熟 ,由于成熟期不同 ,要分期采收 ,防止果裂、种子落地。采收后 ,搓去果皮、果肉 ,趁鲜
播种;因故不能播种 ,用 3 份湿沙 1 份种子混合均匀后 ,埋在背阴处 ,以保持适当的湿度 ,但最
迟不能晚于 7 月末播种 ,过晚长出胚根后播种时易被碰断[10 ]。细辛根茎繁殖 ,多结合秋季植
株枯萎前收获进行。将细辛挖出后 ,大部分根茎和须根加工入药 ,选取顶芽饱满健壮的根茎 ,收稿日期:2004 - 07 - 29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020655)
作者简介:张亚玉(1968 - ) ,女,吉林省农安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参、西洋参等中草药的营养与培肥研究。
50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2004年第 4 期
文章编号 :1001 - 4721( 2004) 04 - 0050 - 0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剪成长 4~5cm ,有 2、 3 个芽和 15~20 条须根的种栽 ,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横向开行距 15~
20cm、深 9~10cm的沟进行丛栽。丛距 8~10cm ,每丛栽 3~4 株 ,大苗 2~3 株。芽头离开 ,稍抬起 ,根须呈扇形舒展;若土壤干旱 ,需浇水 ,待水渗下后 ,覆土 7~8cm ,稍加镇压。秋栽后 ,畦面覆盖枯枝落叶 ,以防雨水冲刷或土壤板结[11 ]。
113 田间管理
细辛为阴性植物,如果栽培地面无自然林遮阳 ,就应在出苗前去掉覆盖物 ,随即搭遮阳棚。
棚高 80~100cm ,上盖蒿草或遮阳网。细辛为喜肥作物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每年追肥 2 次。
用腐熟猪粪和过磷酸钙混拌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每年进行 3~4 次的中耕除草 ,在松土的
同时进行除草。细辛以锈病、菌核病、立枯病、疫病、叶枯病发生较重 ,锈病、立枯病的防治可用
50 %多菌灵 300~500 倍液喷施 ,7~10d 1 次 ,喷施 2~3 次即可[12 ]。叶枯病的防治以 50 %速
克灵 800 倍液浸种 4h 或进行叶片喷施[13~15 ]。傅俊范报道 ,细辛菌核病的防治可采用 50 %速
克灵 800 倍液、菌核利 300 倍液、 50 %多菌灵 200 倍液加 50 %代森铵 800 倍液浇床 ,用药液量
2~8kg m2
,以浇透耕作土层为好。防治细辛疫病在雨季之前喷施 40 %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 ,或 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16 ]。
114 收获加工
细辛直播后 3~5 年可入药 ,育苗移栽的第 3~4 年收获入药。收获时 ,挖出全草 ,除净泥
土 ,不可用水洗和放在阳光下晒。置阴凉通风处将细辛吊起 ,根朝上 ,叶片朝下 ,阴干 ,至大半
干时 ,捆成小捆;同时加强通风 ,全干后 ,用纸箱装好。细辛药材商品以根多、色灰黄、叶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品[17~19 ]。但近年兴起水洗细辛的加工方法 ,其产品卫生、干净 ,且水洗阴干总
挥发油含量高于不洗阴干和冻干 ,倍受群众欢迎 ,且大量出口日本、韩国[20 ]。
2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细辛作用广泛。走头面 ,可医头痛、口疮、喉痹、牙痛、眼目诸
病;入少阴、通督脉 ,可治寒疝、阳痿 ,小便不利;走四肢 ,达皮毛可疗风寒咳嗽 ,风湿痹痛;入脏
腑 ,上能开肺 ,中能暖胃、润肝燥、益胆气 ,下能温肾通关[21 ]。
211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细辛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
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 ]。
212 解热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口服或复方煎剂灌肠给药 ,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异物注射
引起的发热 ,以及伤寒疫苗和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 ,均有良好的降温解热作用[2 ,22 ]。
213 催眠、镇静、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静脉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23 ];水煎剂有镇静、镇痛和催眠作用 ,对子宫
有抑制作用。与石决明、生石膏、知母合用治肝经风热头痛;与草决明、羚羊角粉、龙胆草等配
伍治肝胆郁热目痛;与延胡索、金钱草、陈皮、炒白芍等配伍治肝胆湿热胁痛;与党参、当归、茯
苓、川芎、首乌藤等配伍治气血不足头痛[24~29 ];单用细辛或细辛与石膏、生地配伍用以治疗口
腔溃疡疗效均佳[30~32 ]。
214 局部麻醉作用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用 3 %细辛挥发油注射剂行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实施五官
科手术效果满意[2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4KB,5页)。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