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73KB,3页)。
·综 述·
作者简介: 林琦, 女, 1973 年 2 月生, 实习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
大学(广州 510405) ; 陆金国, 单位同第一作者。
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林 琦 陆金国
关键词: 丹参;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431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27156 (2002) 0420056203
动脉粥样硬化(A thero sclero sis,A s)是影响人类健康
的常见疾病之一。属中医痰阻、痰浊、痰瘀、胸痹、眩晕、头痛
等范畴。虽然对A s 的认识不完全一致, 但在治疗上, 根据
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药对其防治的规律一般概括为健脾益
气、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以治其本,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
食化痰、通腑化浊以治其标。丹参及其单体、复方等作为常
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心脑血
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笔者就丹参及其单体、复方抗
A s 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改善心电图、心功能
研究表明,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冠心病的基本和早
期病变, 9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刘晓
亮等[1 ]
研究发现,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
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表现为使用该药后等容舒张期明显缩
短, 表明该药可使等容舒张期内压力衰减加速。舒张早期血
流速度增加, 舒张晚期血流速度下降, 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
能够改善左心室的顺应性, 使舒张早期心内压力降低, 提高
了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跨瓣压力阶差, 使舒张早期充盈速度
和充盈度增加, 使心房收缩时的充盈速度和充盈率减小, 逐
渐恢复到正常时的舒张早期充盈和房缩的比例。此外, 该药
对心肌的收缩功能无明显增加或抑制作用, 不增加心肌作
功及心肌耗氧量。胡耀敏等[2 ]
在研究普乐林注射液治疗冠
心病的过程中采用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 亦发现丹参能使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左心室每次搏出量、射血分数、左心室
每分排出量、心排出指数)得到改善, 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电
图。李佩芳[3 ]
的研究表明, 该药穴位注射对冠心病患者心电
图改变, 尤其是ST2T 变化疗效理想。对以丹参为主要成分
的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其可改善心肌缺
血的范围和程度, 降低心肌耗氧量, 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电
图, 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4, 5 ]。
2 改善血液流变性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多出现微循环障碍, 伴有血液、血
浆黏度的增高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研究发现, 活血化
瘀类药物能增强血液流动和降低血液黏度, 在治疗缺血性
心脑血管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秦培森[4 ]
、周宜轩等[6 ]
的研究都表明, 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
性: 显著降低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 使患者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 红细胞电泳时间缩
短, 从而使血流加速, 改善微循环。
3 抑制血小板功能及调节前列环素(PGI 2)? 血栓烷素A 2
(TXA 2)平衡
血小板在A s 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丹参可通过对
血栓氧丙烷合成酶活性的抑制, 使TXA 2 合成减少, 同时通
过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PGI 2 和内皮素(ET )合成及释
放的调节作用, 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效应减弱[7 ]。朱
灵芝等[8 ]
研究亦发现, 丹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最
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
4 调节脂质代谢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 导致A s 产生的首要因素是血脂
过高, 脂质代谢失调。尤其是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可损伤内
皮细胞, 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导致A s 病变。秦培森[4 ]
、孙灵等[9 ]
经观察发现, 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心绞痛患者血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 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 复方丹参稀释液等容
血液稀释具有抑制冠心病过氧化脂质(L PO )生成和清除氧
自由基作用[10 ]; 丹参素可抑制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中
细胞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LDL )的作用, 使LDL 中丙二
醛(MDA )明显减少, 且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
关[11 ]。此外, 丹参能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影响其
中清道夫受体的活性[12 ]; 丹参酮可显著增高绝经后妇女冠
心病血清NO 含量, 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2 C)水平
显著下降[13 ]。这些都说明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从多方面调
节血脂的代谢, 尤其是抑制脂质的过氧化修饰, 保护血管内
皮细胞, 达到抗A s作用。
5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迁移
在A s 病变时, 动脉壁成分发生显著改变。在一个典型
的动脉硬化斑块中, 主要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
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平滑肌细胞是动脉硬化
斑块中最为重要的细胞之一, 它的增殖、内膜下迁移和代谢
的变化是A s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大量研究表明, 丹参及其
有效成分如丹参酮ê a 和其络合物丹参酮ê a 磺酸钠等在
体外可抑制条件培养液中的 SMC 增殖[14, 15 ]
, 在体内抑制
多种原因如高脂导致的血管 SMC 增殖[162 18 ]
, 从而减轻内
· 65 · 山 西 中 医 2002 年 8 月第 18 卷第 4 期 SHANX I J O F TCM A ug . 2002 Vo l . 18 No. 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膜增厚, 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丹参通过影
响此过程中某些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
等的表达而生效[19 ]。此外, 丹参尚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具有消退作用[20 ]。丹参还可通过抑制骨桥蛋白基因
表达和减缓能量转换而抑制血管 SMC 的迁移[21 ]
, 发挥抗
A s 作用。
6 抑制黏附分子表达, 对抗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喂养的高胆固醇动物模型上, 几周内可
观察到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上, 接着单核细胞浸润到
血管内膜并摄取胆固醇, 转化为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 形成
脂质条纹。这是最早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姜开余
等[22, 23 ]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丹参酮ê a 磺酸钠可抑制培养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血小板表达黏附分子; 丹参素通过
抑制活化白细胞表达CD11b 而对白细胞黏附产生抑制作
用, 对肿瘤坏死因子 A(TN FA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
表达的VCAM 21、 E2select in 亦有抑制作用, 从而有利于保
护血管内皮, 减少白细胞的黏附, 发挥其抗A s 的作用 ......
作者简介: 林琦, 女, 1973 年 2 月生, 实习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
大学(广州 510405) ; 陆金国, 单位同第一作者。
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林 琦 陆金国
关键词: 丹参; 动脉粥样硬化;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431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27156 (2002) 0420056203
动脉粥样硬化(A thero sclero sis,A s)是影响人类健康
的常见疾病之一。属中医痰阻、痰浊、痰瘀、胸痹、眩晕、头痛
等范畴。虽然对A s 的认识不完全一致, 但在治疗上, 根据
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药对其防治的规律一般概括为健脾益
气、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以治其本,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
食化痰、通腑化浊以治其标。丹参及其单体、复方等作为常
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心脑血
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笔者就丹参及其单体、复方抗
A s 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改善心电图、心功能
研究表明,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冠心病的基本和早
期病变, 9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刘晓
亮等[1 ]
研究发现,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
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表现为使用该药后等容舒张期明显缩
短, 表明该药可使等容舒张期内压力衰减加速。舒张早期血
流速度增加, 舒张晚期血流速度下降, 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
能够改善左心室的顺应性, 使舒张早期心内压力降低, 提高
了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跨瓣压力阶差, 使舒张早期充盈速度
和充盈度增加, 使心房收缩时的充盈速度和充盈率减小, 逐
渐恢复到正常时的舒张早期充盈和房缩的比例。此外, 该药
对心肌的收缩功能无明显增加或抑制作用, 不增加心肌作
功及心肌耗氧量。胡耀敏等[2 ]
在研究普乐林注射液治疗冠
心病的过程中采用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 亦发现丹参能使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左心室每次搏出量、射血分数、左心室
每分排出量、心排出指数)得到改善, 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电
图。李佩芳[3 ]
的研究表明, 该药穴位注射对冠心病患者心电
图改变, 尤其是ST2T 变化疗效理想。对以丹参为主要成分
的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 其可改善心肌缺
血的范围和程度, 降低心肌耗氧量, 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电
图, 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4, 5 ]。
2 改善血液流变性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多出现微循环障碍, 伴有血液、血
浆黏度的增高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研究发现, 活血化
瘀类药物能增强血液流动和降低血液黏度, 在治疗缺血性
心脑血管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秦培森[4 ]
、周宜轩等[6 ]
的研究都表明, 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
性: 显著降低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 使患者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 红细胞电泳时间缩
短, 从而使血流加速, 改善微循环。
3 抑制血小板功能及调节前列环素(PGI 2)? 血栓烷素A 2
(TXA 2)平衡
血小板在A s 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丹参可通过对
血栓氧丙烷合成酶活性的抑制, 使TXA 2 合成减少, 同时通
过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PGI 2 和内皮素(ET )合成及释
放的调节作用, 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效应减弱[7 ]。朱
灵芝等[8 ]
研究亦发现, 丹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最
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
4 调节脂质代谢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 导致A s 产生的首要因素是血脂
过高, 脂质代谢失调。尤其是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可损伤内
皮细胞, 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导致A s 病变。秦培森[4 ]
、孙灵等[9 ]
经观察发现, 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心绞痛患者血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 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 复方丹参稀释液等容
血液稀释具有抑制冠心病过氧化脂质(L PO )生成和清除氧
自由基作用[10 ]; 丹参素可抑制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中
细胞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LDL )的作用, 使LDL 中丙二
醛(MDA )明显减少, 且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
关[11 ]。此外, 丹参能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影响其
中清道夫受体的活性[12 ]; 丹参酮可显著增高绝经后妇女冠
心病血清NO 含量, 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2 C)水平
显著下降[13 ]。这些都说明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从多方面调
节血脂的代谢, 尤其是抑制脂质的过氧化修饰, 保护血管内
皮细胞, 达到抗A s作用。
5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迁移
在A s 病变时, 动脉壁成分发生显著改变。在一个典型
的动脉硬化斑块中, 主要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
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平滑肌细胞是动脉硬化
斑块中最为重要的细胞之一, 它的增殖、内膜下迁移和代谢
的变化是A s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大量研究表明, 丹参及其
有效成分如丹参酮ê a 和其络合物丹参酮ê a 磺酸钠等在
体外可抑制条件培养液中的 SMC 增殖[14, 15 ]
, 在体内抑制
多种原因如高脂导致的血管 SMC 增殖[162 18 ]
, 从而减轻内
· 65 · 山 西 中 医 2002 年 8 月第 18 卷第 4 期 SHANX I J O F TCM A ug . 2002 Vo l . 18 No. 4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膜增厚, 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丹参通过影
响此过程中某些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
等的表达而生效[19 ]。此外, 丹参尚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具有消退作用[20 ]。丹参还可通过抑制骨桥蛋白基因
表达和减缓能量转换而抑制血管 SMC 的迁移[21 ]
, 发挥抗
A s 作用。
6 抑制黏附分子表达, 对抗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喂养的高胆固醇动物模型上, 几周内可
观察到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上, 接着单核细胞浸润到
血管内膜并摄取胆固醇, 转化为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 形成
脂质条纹。这是最早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姜开余
等[22, 23 ]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丹参酮ê a 磺酸钠可抑制培养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血小板表达黏附分子; 丹参素通过
抑制活化白细胞表达CD11b 而对白细胞黏附产生抑制作
用, 对肿瘤坏死因子 A(TN FA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
表达的VCAM 21、 E2select in 亦有抑制作用, 从而有利于保
护血管内皮, 减少白细胞的黏附, 发挥其抗A s 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