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钩藤化学成份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91KB,3页)。
滇钩藤化学成份研究
陶朝阳3
, 易杨华, 许强芝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摘要: 目的 研究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 IR ,MS ,1
HNMR ,13
CNMR ,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得到 7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3 β,6 β,19 α 2三
羟基乌苏酸( I ) ,23 ,2去甲基 24 烯23 β,6 β,19 α 2乌苏酸( II) ,6 β,19 α 2二羟基2乌苏酸232酮( III) ,齐墩果酸( IV) ,5 ,7 ,3′ ,4′ 2四羟基2黄烷232醇(V) , β 2育亨宾( VI )和滇钩藤碱 I (VII) 。结论 VII为新化合物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得。
关键词: 滇钩藤; 五环三萜; 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 R284. 1 ;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3 - 4870 (2001) 02 - 0120 - 03
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是茜
草科钩藤属植物 ,分布于云南省 ,生于温暖荫蔽的溪
边灌木丛中及山谷疏林下 ,在云南民间用于治疗腰
腿疼 ,肿瘤[1 ]
等。有关滇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
理研究报道很少 ,为系统阐明其生物活性成分 ,作者
对滇钩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共鉴定了
8 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 3 β,6 β,19 α 2三羟基
乌苏酸 ( I) , 23 ,2去甲基 24 烯23 β, 6 β, 19 α 2乌苏酸
( II) , 6 β, 19 α 2二羟基2乌苏酸232酮 ( III) ,齐墩果酸
( IV) , 5 , 7 , 3′ , 4′ 2四羟基2黄烷232醇 ( V) ,β 2育亨宾
(VI)和滇钩藤碱 I (VII) 。
化合物 VII 为无色块晶(MeOH) ,mp 190 -
191 ℃, FAB2MS m z : 393 (M+
+ Na) , 409 (M+
+
K) , EI2MS 显示 370 ,184 ,170 ,169 ,示有吲哚环结
构 ,结合13
CNMR显示其母核结构为 yohimbine 类结
构 ,从δ5913 (C23)与 2115 (C26)可知 C D环反式稠
合[5 ]
,EI2MS中 184 丰度较 170 ,169 小 ,提示 D E
环顺式稠合[6 ]
,除去甲酯基外 ,在13
C2NMR2DEPT
上 ,VII 的 E 环上有 1 个甲基 (CH3 ) , 1 个亚甲基
(CH2) ,3 个次甲基 ,1 个季碳。表明 E 环上还应有
1 个氧原子 ,由1
H21
H COSY中 32H (δ3120)同 142
H ( δ1108 ,2112) 相关 ,和 142H 相关的为 152H (δ
2106) ,152H还和δ2143 与δ1155 氢相关 ,在1
H213
C
COSY中δ2143 和δ1155 这两个氢分别对应的碳
收稿日期: 2000211210
作者简介: 陶朝阳,男,博士研究生,现址: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生药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3
Tel : (021) 25070345 - 8015 , Fax : (021) 25070344 ,E2mail :taochaoyang @21cn. com
为 C216 和 C220 ,162H( δ2143)与δ3195 ,3159 的氢
相关 ,1
H213
C COSY发现这两个氢为同碳氢 ,表明
17 位应为亚甲基(CH2 ) ,且这两个氢只与 162H 相
关 ,结合其较低场的化学位移值 ,说明 17 位碳连有
氧原子。202H (δ1155) 除去和 152H 相关外 ,只与
212H相关 ,说明 19 位碳为季碳 ,该季碳再与 17 位
氧原子构成 E环。甲基( δ2155)为单峰 ,说明甲基
连在季碳上 ,δ1132 (182CH3 )在 COLOC 上与季碳
有相关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季碳化学位移在δ
9418的低场 ,其上还应连有 1 个羟基。综上所述 ,在 E环上除去 15 位 ,20 位是次甲基(CH)外 ,另 1
个次甲基在 16 位 ,17 位是2CH2 ,19 位是季碳 ,中间
通过氧原子相连 ,2CH3 和2OH 连在 19 位季碳上。
通过 COLOC谱也验证了分子的结构 ,如图 1 所示。
在 NOESY 谱上 ,δ2106 ( 152H) 同 2143 ( 162H) 和
1155( 202H) 相关。而δ 1132 ( 182Me) 同δ: 2199 ,3159 ,1155 相关 ,其 NOE如图 2 所示的立体空间结
构。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滇钩藤碱 I。
Fig 1 Important COLOC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VII
· 021 ·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1 ,36(2) :120 - 12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Fig 2 Important NOESY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VII
实 验 部 分
ZMD8321 型电热熔点测定仪 (温度未校正) ;
Hitachi275250P红外分析仪;Varian MAT2212 型质
谱仪;Bruker2spect rospin AC2300P型核磁共振仪;低
压柱色谱硅胶和 HPTLC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品。
1 提取和分离
滇钩藤 1997 年 11 月采自云南西双版纳 ,经中
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贵清研究员鉴定为
茜草科植物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 。取干燥根 5 kg 粉碎 ,95 % EtOH 冷浸 ,浓缩后
加适量水成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 ,C6H6 及 n2BuOH
萃取 ,取苯部分浸膏 102 g ,进行反复低压柱色谱。
共分离得到 7 个化合物。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I 白色结晶(MeOH) ,mp 263 - 265 ℃。
Liebermann 2Burchard 反应阳性 , IR ( KBr ) cm- 1
:
3450 ,1380 ,1160 ,1030。EI2MS m z :488[M+
] ,470
[M - H2O]
+
,442 [M - HCOOH] ,224 [ RDA 裂解 b
片]。1
HNMR (C5D5N) δ: 5138 (1H , s ,122H) ,3145
(1H ,m , 62H) , 3110 (1H ,m , 32H) , 1166 ( 3H , s , 212
Me) ,116 (3H , s ,292Me) ,1162 (3H , s ,272Me) ,1161
(3H ,s ,242Me) ,1146 (3H ,s ,262Me) ,1141 (3H ,s ,232
Me) , 1105 ( 3H , d , 302Me) ......
陶朝阳3
, 易杨华, 许强芝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摘要: 目的 研究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 IR ,MS ,1
HNMR ,13
CNMR ,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得到 7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3 β,6 β,19 α 2三
羟基乌苏酸( I ) ,23 ,2去甲基 24 烯23 β,6 β,19 α 2乌苏酸( II) ,6 β,19 α 2二羟基2乌苏酸232酮( III) ,齐墩果酸( IV) ,5 ,7 ,3′ ,4′ 2四羟基2黄烷232醇(V) , β 2育亨宾( VI )和滇钩藤碱 I (VII) 。结论 VII为新化合物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得。
关键词: 滇钩藤; 五环三萜; 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 R284. 1 ;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3 - 4870 (2001) 02 - 0120 - 03
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是茜
草科钩藤属植物 ,分布于云南省 ,生于温暖荫蔽的溪
边灌木丛中及山谷疏林下 ,在云南民间用于治疗腰
腿疼 ,肿瘤[1 ]
等。有关滇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
理研究报道很少 ,为系统阐明其生物活性成分 ,作者
对滇钩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共鉴定了
8 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 3 β,6 β,19 α 2三羟基
乌苏酸 ( I) , 23 ,2去甲基 24 烯23 β, 6 β, 19 α 2乌苏酸
( II) , 6 β, 19 α 2二羟基2乌苏酸232酮 ( III) ,齐墩果酸
( IV) , 5 , 7 , 3′ , 4′ 2四羟基2黄烷232醇 ( V) ,β 2育亨宾
(VI)和滇钩藤碱 I (VII) 。
化合物 VII 为无色块晶(MeOH) ,mp 190 -
191 ℃, FAB2MS m z : 393 (M+
+ Na) , 409 (M+
+
K) , EI2MS 显示 370 ,184 ,170 ,169 ,示有吲哚环结
构 ,结合13
CNMR显示其母核结构为 yohimbine 类结
构 ,从δ5913 (C23)与 2115 (C26)可知 C D环反式稠
合[5 ]
,EI2MS中 184 丰度较 170 ,169 小 ,提示 D E
环顺式稠合[6 ]
,除去甲酯基外 ,在13
C2NMR2DEPT
上 ,VII 的 E 环上有 1 个甲基 (CH3 ) , 1 个亚甲基
(CH2) ,3 个次甲基 ,1 个季碳。表明 E 环上还应有
1 个氧原子 ,由1
H21
H COSY中 32H (δ3120)同 142
H ( δ1108 ,2112) 相关 ,和 142H 相关的为 152H (δ
2106) ,152H还和δ2143 与δ1155 氢相关 ,在1
H213
C
COSY中δ2143 和δ1155 这两个氢分别对应的碳
收稿日期: 2000211210
作者简介: 陶朝阳,男,博士研究生,现址: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生药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3
Tel : (021) 25070345 - 8015 , Fax : (021) 25070344 ,E2mail :taochaoyang @21cn. com
为 C216 和 C220 ,162H( δ2143)与δ3195 ,3159 的氢
相关 ,1
H213
C COSY发现这两个氢为同碳氢 ,表明
17 位应为亚甲基(CH2 ) ,且这两个氢只与 162H 相
关 ,结合其较低场的化学位移值 ,说明 17 位碳连有
氧原子。202H (δ1155) 除去和 152H 相关外 ,只与
212H相关 ,说明 19 位碳为季碳 ,该季碳再与 17 位
氧原子构成 E环。甲基( δ2155)为单峰 ,说明甲基
连在季碳上 ,δ1132 (182CH3 )在 COLOC 上与季碳
有相关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季碳化学位移在δ
9418的低场 ,其上还应连有 1 个羟基。综上所述 ,在 E环上除去 15 位 ,20 位是次甲基(CH)外 ,另 1
个次甲基在 16 位 ,17 位是2CH2 ,19 位是季碳 ,中间
通过氧原子相连 ,2CH3 和2OH 连在 19 位季碳上。
通过 COLOC谱也验证了分子的结构 ,如图 1 所示。
在 NOESY 谱上 ,δ2106 ( 152H) 同 2143 ( 162H) 和
1155( 202H) 相关。而δ 1132 ( 182Me) 同δ: 2199 ,3159 ,1155 相关 ,其 NOE如图 2 所示的立体空间结
构。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滇钩藤碱 I。
Fig 1 Important COLOC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VII
· 021 ·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1 ,36(2) :120 - 12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Fig 2 Important NOESY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VII
实 验 部 分
ZMD8321 型电热熔点测定仪 (温度未校正) ;
Hitachi275250P红外分析仪;Varian MAT2212 型质
谱仪;Bruker2spect rospin AC2300P型核磁共振仪;低
压柱色谱硅胶和 HPTLC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品。
1 提取和分离
滇钩藤 1997 年 11 月采自云南西双版纳 ,经中
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贵清研究员鉴定为
茜草科植物滇钩藤( Uncaria yunnanensis Hsia C.
C) 。取干燥根 5 kg 粉碎 ,95 % EtOH 冷浸 ,浓缩后
加适量水成混悬液依次用石油醚 ,C6H6 及 n2BuOH
萃取 ,取苯部分浸膏 102 g ,进行反复低压柱色谱。
共分离得到 7 个化合物。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I 白色结晶(MeOH) ,mp 263 - 265 ℃。
Liebermann 2Burchard 反应阳性 , IR ( KBr ) cm- 1
:
3450 ,1380 ,1160 ,1030。EI2MS m z :488[M+
] ,470
[M - H2O]
+
,442 [M - HCOOH] ,224 [ RDA 裂解 b
片]。1
HNMR (C5D5N) δ: 5138 (1H , s ,122H) ,3145
(1H ,m , 62H) , 3110 (1H ,m , 32H) , 1166 ( 3H , s , 212
Me) ,116 (3H , s ,292Me) ,1162 (3H , s ,272Me) ,1161
(3H ,s ,242Me) ,1146 (3H ,s ,262Me) ,1141 (3H ,s ,232
Me) , 1105 ( 3H , d , 302M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1KB,3页)。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DF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闁哄倸娲ㄩ悵鐑芥偋閸喐缍€閻忕偟鍋樼花顒勫储閻旂粯鍟垮ù锝嗙矋濞煎牊绂嶉悮瀵哥闁兼眹鍎查崑宥囨媼閵堝嫯绀嬫慨婵勫€栭弸鍐╃▔瀹ュ懐鏉归悶姘煎亝閺佺銇愰弴姘辫繑濠㈠爢鍐惧晙闁稿繐绉烽崹鍌炴⒓閸涢偊鍤㈤柨娑樼焷椤曨剟鏌囬缁橆偨闁瑰瓨鐗滈弫鍝ユ嫚濠靛鍋撳杈╁弨闁瑰瓨鍨冲⿰鎴︽晬鐏炴儳鐏夊ù鐙€鍓氶弫褰掑礆娴肩补鍋撳杈╁弨闁告艾鍑界槐婵囧濮樿京褰岄柛妤€鍟块惃銏ゅ箖閵娧勭暠濞达絾绮岄幖褎绂掓惔銏℃嫳缂傚啯鍨归悵顖炲礆閻樼粯鐝熼柕鍡嫹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闁规亽鍔岄悺銊х磼濞嗘劖绠欓柛娆欐嫹
闁告梻濮撮崣鍡涘绩閹増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