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7120
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状况分析及预测.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8KB,5页)。

    

    西北林学院学报 1 9 9 7 , l 2 ( 增) 艘=8 一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 o r e s t r y Co l l e g e

    ·

    7 c 2 ‘ 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状况分析及预测

    .查 . 堡 堂 昌 。 ( 1 7 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局; 7 5 0 0 0 1 银川J 西北林学院I 7 1 2 1 0 0陕西扬陵;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研究所j 2 1 1 4 0 0浙江富阳i 第一作者. 男, 5 6岁r 高级工程师)

    要 对华山松林分标准地的定性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定量化后, 以 1 3个变量对 6 2

    标准地进行Ma c q u e e n动态聚类分析, 分为五类。对五个类别采用虫情指数、 平均虫口

    平均个体群大小作为指标, 对华山松大小蠹危害状况作了分析; 并用B a y e s 准则建立每

    类的判别函敷, 回判正确率 高达 9 8 . 3 7 。

    关键词 占: j : 盘j 挚盎翌耋, ; B a y e s 判别 分类号 S 7 6 3 . 3 8 ,俐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 不同林分内害虫发生程度不同, 这种差异性与树龄、 生活力、 林分组

    成、 林分密度、 土壤等有关。后来, 人们用危险性( h a z a r d ) 和易受害性( r i s k ) 这两个术语来更明

    确、 更定量地表达这些关系, 于诚铭( 1 9 8 6 ) 运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落叶松毛虫发生基地的不同

    危险性模型口 ] ; 于建国( 1 9 8 9 ) 选取马尾松林分的树种组成、 树高、 冠幅、 密度、 郁闭度、 灌木层盖

    度和高度、 草木层盖度和高度、 海拔、 坡向、 坡位、 土壤肥力、 厚度等2 1 个因素, 运用逐步: NY ~ J 分

    析建立了马尾松毛虫发生类型的不同的 5 种林分的判别模型口 J 。本文应用华山松林分的立地

    条件因子、 生长因子及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等因子对华山松林分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及调查项目、 虫情指数计算见“ 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动态的因子分析及预测”一 文同

    根据以上调查项目, 计算出每块标准地的虫株率( B o r e r a t e ) 、 虫情指数( D, ) 和平均个体群

    大小指标C:平均个体群大小采用T a i g o s h i L . K等1 9 7 5 年提出的估计公式

    C 一 暑 f z 【 2 1

    其中墨为样本中第i 株华山松的虫口数。

    因林分高度难以实测, 采用陈存根( 1 9 8 4 ) 的研究结果“ ] ; 气象因子根据杨茂生( 1 9 8 7 ) 对秦

    岭南坡中段不同海拔上 8 个气象站约2 0年的资料求得不同海拔的七月份均温( 丁 ) , ≥1 0 C的

    年积温( 7 丁 。 ) 和绝对湿度( ) 口

    1 . 1 数量化理论I

    利用数量化理论 I 方法将平均虫口密度与林分的一些定性因子, 如坡向、 坡位、 林分状况,作为因变量与自 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把这些定性因子的得分值作为其数量化指标, 进行聚

    收穑日期 1 9 9 7 一∞一2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增刊 李开仁等 华山松大小赢的危害状况分析及预测

    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1 . 2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采用标准地的 1 3 个指标对 6 2块标准地进行 Ma c q u e e n动态聚类+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聚类中心随样品的输入而变化, 在局部条件下可得出最优聚类结果

    在聚类的基础上, 进行各类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类间差异显著的条件下, 利用

    B a y e s准则建立起每类的判别函数, 可以用于华山松林分被华山松大小蠹危害状况的判别。

    2 结果与分析

    经数量化理论 I 的方法, 得出坡向、 坡位、 林分状况等定性因子的得分值, 作为其数量指

    标。对6 2块标准地 1 3个变量+ 即坡度( z ) 、 郁闭度( ) 、 平均林龄( ) 、 林分均高( ) 、 海拔

    ( ) 、 年积温( z ) 、 绝对湿度( ) 、 虫情指数( ) 、 均虫E l ( 。 ) 、 坡向( z 。 ) 、 林分状况( 丑 ) 、 地位

    级( z : 。 ) 、 坡位( z : ) 。采用Ma c q u e e n动态聚类方法进行聚类, 根据专业知识和前人研究的结

    果, 划分为五类( 表 1 ) 。

    衰 1 标准地归类及距离

    Ta b l e 1 Th e n u mb e r o f c ]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d l a t a n c e o f s a mp l e p l o t s

    标准地号 距离 归类号 标准地号 距离 归类号 标准地号 距离 归类号

    1 0 . ,5 2 2 2 0 . 53 2 43 0 . 9 6 4

    2 0 . 6 4 2 2 3 0 . 7 7 2 4 4 0 6 0 2

    3 0 78 2 2 4 0 . 7 2 2 45 0 4 7 2

    4 0 82 4 2 5 0 7 5 2 4 6 0 . 8 7 2

    5 0 . 7 7 2 2 6 0 . 69 2 4 7 0 . 6 4 3

    6 0 . 71 3 2 7 0 . 5 0 2 4 8 】 . 0 1 2

    7 0 . 5 4 3 2 8 0 5 2 3 4 9 0 7 1 2 、8 0 5 2 3 2 9 0 . 41 3 5 0 0 . 6 8 2

    9 0 . 7 3 3 3 0 0 5 8 3 51 0 9 1 4

    l 0 0 . 5 9 3 3 1 0 3 5 2 0 8 4 4

    1 1 0 . 61 3 3 2 0 6 8 3 5 3 1 . 3 2 4

    1 2 0 . O 0 1 3 3 0 . 6 4 3 5 4 0 6 5 2

    1 3 0 . 51 3 3 4 0 . 7 9 3 5 5 0 . 7 3 3

    1 4 0 . 91 3 3 5 0 . 3 5 6 0 9 8 3

    1 5 0 . 6 6 2 3 6 0 . 6 7 3 5 7 1 0 2 4

    1 6 0 . 6 3 2 3 7 0 . 7 7 3 5 8 0 . 9 2 4

    1 7 0 . 5 2 2 3 8 0 . 5 5 2 5 9 0 .9 1 4

    1 8 0 . 7 5 2 3 9 0 . 6 8 2 6 0 0 .O 0 5

    1 g 0 . 5 4 2 4 0 0 . 7 3 2 6 1 0 9 8 3

    2 0 0 . 6 1 2 4 1 0 . 5 2 2 6 2 】 . 1 0 3

    朗 0 . 0 7 2 4 2 0 . 4 5 2

    从每类被危害的状况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