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金银花 > 正文
编号:10917672
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设计的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1KB,2页)。

    

    ·中医中药·

    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设计的研究

    孙志勇 秦 川1

    刘 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郑州市 450052

    摘要 目的 研究提取金银花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正交设计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金

    银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A2B2C3D2。结论 加入药材 10 倍量的 85 %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215h 是金银花的

    最佳提取条件。

    关键词 金银花 提取 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R932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422 (2004) 0620057202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 ,异绿原酸、三萜皂苷、黄

    酮类成分包括木犀草素 72O2 β 2D2半乳糖苷和木犀

    草素 72O2 α 2D2葡萄糖苷等 ,并含有肌醇。抗菌有效

    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1 ]。因绿原酸和异

    绿原酸在醇中具有可溶性 ,因此 ,在金银花的提取

    工艺探讨过程中 ,采取醇提法。为了保证抗菌有

    效成分的提取完全 ,我们对醇的浓度、加醇量、回

    流时间及回流次数通过正交设计进行优化[2 ,3 ]

    ,为

    金银花及医院常用制剂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工

    艺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1 仪器 UV2120202 型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

    津) 。

    112 药材 金银花(购自河南省药材公司) ,试剂

    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1 考察因素及水平 根据文献报道及中药材

    的传统提取经验 ,确定考察因素为醇的浓度(A) 、加醇量(B)据文献报道有 75 %、 85 %和 95 %的醇

    提浓度[4 ]

    、回流时间(C) 、回流次数(D) 。考察因素

    及水平见表 1。

    表 1 金银花醇提工艺考察因素水平

    水平 因 素

    乙醇浓度( %) 乙醇与药材体积比 回流时间(h) 回流次数

    1 95 6∶ 1 115 1

    2 85 10∶ 1 210 2

    3 75 12∶ 1 215 3

    212 实验方法 取样品 9 份 ,每份称取金银花

    20g。按表 2 安排试验 ,共进行三次重复实验。由

    1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郑州市 450000

    于金银花有效抗菌成分绿原酸在紫外区有最大吸

    收峰(文献报道为 324nm) ,因此采用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方法如下:将各标号的醇提

    溶液蒸馏回收乙醇至稠膏物 ,分别用分析纯无水

    乙醇定容至 200ml 容量瓶中 ,取 20ml 溶液用 20 %

    的 NaOH 调至 pH 值为 12~1215 ,抽滤得沉淀。

    用蒸馏水溶解稀释到 50ml ,取 2ml 用 012mol L 盐

    酸稀释至 50ml 测其吸收度[5 ]。将三次重复试验

    测得的结果 ,按相同试验号取其均值列于表 2 中。

    采用直观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比较 ,得金

    银花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见表 2。

    表 2 正交试验设计试验数据L9 (34)

    试验号 因 素

    A B C D

    纪原酸的浓度(g 100L)

    1 1 1 1 1 2183

    2 1 2 2 2 7121

    3 1 3 3 3 6143

    4 2 1 2 3 3196

    5 2 2 3 1 6147

    6 2 3 1 2 6183

    7 3 1 3 2 6194

    8 3 2 1 3 4112

    9 3 3 2 1 3170

    Ⅰj

    Ⅱj

    Ⅲj

    Ⅰj

    2

    Ⅱj

    2

    Ⅲj

    2

    Rj =Ⅱ j

    2 +Ⅱ j

    2 + Ⅲ j

    2

    Sj = Rj 12 - CT

    16. 47

    17. 26

    14. 76

    271. 26

    297. 91

    217. 86

    787. 03

    0. 28

    13. 73

    17. 80

    16. 96

    188. 51

    316. 84

    287. 64

    792. 99

    0. 77

    13. 78

    14. 87

    19. 84

    189. 89

    221. 12

    393. 63

    804. 64

    1. 74

    13. 00

    20. 98

    14. 51

    169. 00

    440. 16

    210. 54

    819. 70

    3. 00

    G= 48. 49

    CT = 48. 492 4 ×9 = 65131

    A为醇的浓度、 B加醇量、 C回流时间、 D回流次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