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7353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97KB,3页)。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谢小龙1 ,2

    , 王溪森1 ,2

    , 赵 利1 ,2

    , 王 莉1

    , 李 毅1 3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 从引种栽培、种类资源、育种和种内变异、野生资源恢复以及组织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方面综述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建

    议在黄芪引种栽培过程中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并加强防止栽培黄芪混杂退化的工作力度。

    关键词 黄芪;种质资源;综述

    中图分类号 Q9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05) 01 - 0121 - 03

    Review of Studie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Radix Astragali

    XIE Xiao2long et al (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f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Qinghai 810001 )

    Abstrac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Radix Astragali was reviewed in the aspects of domestication and introduction , species re 2

    source , breeding and intraspecies variation , wild resource reversion , tissue culture and hairy roots cultu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be paid

    to successful experim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 or A.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 and much work be done in mixture and degeneration of cultivated varieties.

    Key words Radix Astragali ; Germplasm resource ; Review

    黄芪(Radix Astragali)是豆科(Leguminosae)黄芪属( Astra2

    galus) 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 ]和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2

    branceus (Fisch. ) Bge. ]的干燥根[1]。膜荚黄芪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

    疆、山东及四川,生于林缘或灌丛疏林下;蒙古黄芪产于黑龙

    江、内蒙古、河北及山西,生于向阳草坡或山坡上[2]。黄芪中

    主要含三萜皂甙、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3]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浓,敛疮生肌之功效[1]。随着对黄芪药理作用

    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药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对其需求量也越

    来越大。历史上商品黄芪以野生为主,但由于长期过度采

    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不能满足人们保健的需

    要[4]。现就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1 引种栽培

    随着野生黄芪资源的锐减,野生品转为家种并引种到各

    地,特别是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等地,引

    种已具相当规模。如黑龙江的东宁、海林、林口、宁安,山西

    的浑源、应县、代县、繁峙,内蒙的固阳县,河北的沽源、安国,宁夏的固原,甘肃的陇西等。对四川野生及野生转家种后的

    膜荚黄芪(两者所处生态条件相仿)进行的细胞学[5]

    及生药

    学[6]

    研究发现,两者在染色体核型、根性状和组织构造等方

    面没有发生变异,均含有糖类、植物甾醇、生物碱及氨基酸等

    成分,家种膜荚黄芪中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均

    高于野生膜荚黄芪,两者质量基本一致。安国县10 个乡村

    膜荚黄芪引种栽培品(1 年收)黄芪甲甙含量的变异幅度为

    0. 013 %~0. 3 %,平均值为0. 199 %,超过药典标准(不得少于

    0. 040 %) 3倍多,是浑源道地药材的2 倍[7]。高凤兰等[8]

    对

    黑龙江省林口县和萝北县野生与栽培膜荚黄芪的多项指标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国家药典

    标准,水浸出物、甲醇浸出物、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

    基金项目 2001年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3年

    国家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作者简介 谢小龙(1976 - ) ,男,河南武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遗

    传育种研究。3通讯作者,研究员。

    收稿日期 2004209229

    量,栽培黄芪3 年根与野生黄芪根无明显差异,达到国家药

    典标准,可以起收出售入药。金若敏等[9]

    对栽培黄芪和野生

    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在改善衰老小鼠记忆

    力,提高脑、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降低缺血

    再灌注大鼠肾MDA含量及血肌酐浓度,提高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NK细胞活性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由上可见,黄芪

    引种驯化后,其在遗传上具有稳定性,在有效成分含量和药

    理作用上并不逊于野生黄芪。因此,引种栽培黄芪可代替野

    生黄芪使用,但并不能一概而论。湖南湘西凤凰地区曾引种

    膜荚黄芪,其根部细瘦、分枝多、豆腥气微弱,各项指标均达

    不到药典要求,不宜药用[4]。国内市场上多地引种的劣质黄

    芪并不鲜见[7]。因此不能盲目引种黄芪,引种中要多借鉴成

    功的经验[10]

    : ①注意掌握黄芪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发

    育各阶段对生态条件的要求。②将同采自恒山地区的蒙古

    黄芪种子在地理位置和气象因子方面都存在差异的5 个试

    验点进行栽培,结果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使其在生长动态,根部纵切面结构,不同年龄、不同产地多糖的含量等方面都

    存在差异[11]。可见,生长环境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质量有明

    显影响。因此,应了解黄芪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与本地域进行比较;或者尽量从生态条件与本地区相近的地

    区引种。一些生态条件与原产地并不相似的地区,经过人们

    的努力,也能引种成功,甚至比原产地表现还好。这可能是

    因为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并不一定全是该植物的最适生存条

    件。此外还要了解植物的分布和分布的历史,生物学特性形

    成的历史。“我国古代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

    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过渡的情况。” [3]

    这对引种黄芪有很大

    参考价值。③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如选地、改变耕作制度、进

    行锻炼与保护等,变不利因素为可适应因素,充分发挥有利

    因素的作用,达到引种驯化成功的目的。黄芪作为一种药用

    植物不同于其他植物,引种中要着重研究引种对其有效成分

    含量的影响。引种成功的指标一是要不用特殊管理(不是保

    护地栽培)而能生长良好,开花结实;二是有一定的产量,有

    效成分不低于药典规定。

    2 种类资源

    除药典规定的2种正品黄芪外,一些地方还采用黄芪属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 Sci . 2005 ,33(1) :121 - 123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孙红忠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其他种或非黄芪属的种作为黄芪代用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7KB,3页)